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337章 “治愈大师”张全义1

第337章 “治愈大师”张全义1(2 / 3)

只是局限于家务事,还是涉嫌充当河东的间谍,就不得而知了,史籍只云“常阴遣人通问于太原”,就这么一句话,留给后人自行体会。

所以李存勖对张全义安抚道:“卿家弟侄,幸复相见。”张全义感激涕零,拜谢皇恩。李存勖命自己的弟弟们和儿子们全都以兄事之,对张全义无比尊重。当时张全义已经71岁了,在镇守洛阳35年,在后梁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亦有良好的口碑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李存勖哪怕是作秀,也要对这位政坛活化石、政治花瓶恭敬有加、轻拿轻放。

张全义之所以能在云诡波谲的政治场中成为政坛常青树,历事两朝三帝(不算朱友珪)而不倒,历守太师、太傅、太保、太尉、中书令、赐爵一字并肩王(后梁——魏王,后唐——齐王),食邑一万三千户,曾做河阳、天平等军节度使,在官场上稳升不降连续40年,位极人臣,在后梁与朱温是儿女亲家,在后唐是皇后的干爹……且最后是自杀,死后不但没有受皇帝的指责,反而立刻有追封。自古以来,混到张全义这个份儿上的,用《旧五代史》的评价说,“盖一人而已”。

当然,不久之后的冯道后浪推前浪,成为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真正“不倒翁宰相”,不过综合来看,冯道比起张全义来,还是稍微逊色一些。

张全义之所以创造这个官场奇迹,主要是他识时务,明白事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与郭崇韬可以形成鲜明对比。

翻看张全义的早年经历,不难看出,与朱温有些类似,都是社会底层,不如意,然后投奔黄巢草军,积累军功,渐得功名。

然而在黄巢落败前,张全义在各方面都是盖过朱温的。比如出身,张全义比朱温强,农民、县政府临时工VS帮佣;黄齐政权建立时,张全义是吏部尚书,吏部是六部中地位最高的,部长一哥,而朱温只是一个做外围的。

所以在朱温心里,对这位老同事也是有些猜忌的,有好几次动了杀他的念头。

张全义也明白这个道理,位高权重从来都是招灾惹祸的根源,更不能抢了领导的风头,所以张全义处处避让、谦卑谨慎。

在归附朱温前,张全义就处处忍让李罕之,在强势的李罕之面前,张全义认怂装孙子,以至于连手下都看不下去;

朱温篡唐前,与张全义互为尚书令、中书令,地位相当,张全义于是累表推辞,又坚辞节度使,把名望、权力主动让给朱温。

不拉帮结伙、不结党营私、不争权夺利、不居功自傲、不炫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劝课农桑,招抚流民,生活极为低调。贵为王爵,仍然不穿绫罗绸缎。虽然出身于行伍,却尊奉儒生念书人,不迷信旁门左道,最爱读老子、庄子,倾心于出世思想的道家学说,真正与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