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248章 家必自毁1外戚弄权

第248章 家必自毁1外戚弄权(2 / 4)

心意,积极鼓动他搞事情。

陈州盛行各种旁门左道,迷信之风经久不衰。“陈州三百日”的时候,赵犨兄弟就利用人们的迷信心里,导演“阴兵神助”,坚定军民的抵抗意志。如今,朱友能同样借助迷信蛊惑人心。

在朱友能的秘密指使下,有一支民间团体在首领母乙、董乙的带领下,披上了佛教的外衣,自创一派,取名为“上乘教”。其实看他们的名字,我感觉更像是披了道教外衣。

有了官府暗中支持,“上乘教”快速发展壮大,宣布建国称帝,母乙、董乙自称天子,设置文武百官,然后对外武力扩张,劫掠周边郡县。但很快就遭朱友贞的镇压。

傀儡被消灭,朱友能干脆从幕后走到台前,发动叛乱,率领叛军直扑汴州。朱友贞派霍彦威、王彦章、张汉杰率军平叛。

朱友能兵败投降。朱友贞赦免了他的死罪,但把他软禁在汴州。朱友能的两位亲兄弟朱友谅、朱友诲受其牵连,也遭到了软禁。

实际上真正领兵平叛的是霍彦威和王彦章,“外戚帮”的张汉杰只负责监督二人,并收割功劳。

朱友孜行刺,朱友能叛乱,使得朱友贞更加疏远朱氏皇族,而对“外戚帮”愈加信任。

如同唐昭宗一样,为了加强皇权,朱友贞也需要在文官中培植一支忠于皇帝的政治力量,选拔标准自然也是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就是两点:根基浅;声望高。

于是,一个叫李愚的人进入到了朱友贞的视线。

李愚,出生在一个不甘平凡的平凡家庭,父亲李瞻业屡试不第,心灰意冷之后便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潜心教导李愚。李愚在很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慧,在父亲严格的教导下,李愚饱读诗书,并且品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非礼不言,行不苟且)。

早年迫于生计而在安陵县当主簿,负责帮县长整理文书档案等。这是清高孤傲的大才子李愚所不甘心的。于是,在丁忧离职之后,李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往首都长安的路,要当“北漂”。

造化弄人,由于战乱,大唐连续多年未开科取士。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才子李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首都的房价太贵,消费太高,李愚实在难以承担,于是只能迁往郊区,再郊区,再郊区……最终客居于河中、华州一带。“北漂”终于成了“河北漂”。

他只希望战乱早日平定,朝廷早日开科取士,这样自己就能以知识改变命运了。

不久之后,宦官刘季述发动了“少阳院政变”,幽禁昭宗皇帝。正义耿直、愤世嫉俗的李愚听说后,痛心疾首,不顾尊卑等级,直接向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写去一封书信,晓之以春秋大义,劝韩建起兵勤王,擒斩阉竖。

李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