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221章 杨渥之死

第221章 杨渥之死(2 / 3)

得太多好处。于是,聪明的徐温选择站队杨氏,表示愿意拥护杨氏统治,支持杨渥继统,这才收获了杨行密的信任,成为托孤老臣之一。

总之,徐温在淮南集团内部的声望不算太高。

再看张颢,他的声望更是远在徐温之后。张颢乃是“蔡贼”出身,最初效力于蔡贼秦宗权,后为孙儒部将,之后投降杨行密,然后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当时就有部将建议杨行密把这反复无常的小人杀掉,而杨行密为了展示宽大仁慈,就把他留在亲卫队中。

张颢不仅资历浅、口碑差,更没有足以服众的威望。所以当他怒吼三连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回应他。

所以当严可求说出刘威等人的名字时,张颢果然没了底气,刚才的嚣张气焰瞬间烟消云散。只剩无声的怒火憋在胸口。

严可求继续说道:“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另行拥立一位幼主,而由您来辅政,这样一来,谁还能有反对意见?”

张颢沉默许久,计无所出。

在这紧张而静默的片刻时间里,严可求快步走到外面,奋笔疾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几行字,藏在袖子里,然后再呼唤众人入王府道贺。

众人不解,亦不敢多问。

严可求复入王府,从袖子里掏出那张纸,大声宣读,硬说这是史氏夫人(杨渥生母)口谕,大意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杨行密死了,长子杨渥又不幸暴病身亡,只好按照长幼次序,由杨行密次子杨渭袭位,诸将不要辜负杨氏旧恩,一定要尽心辅佐巴拉巴拉……

义正言辞,不容反驳。

张颢脸色惨白,浑身冒虚汗。

众将这才缓过神来,于是齐刷刷跪倒一片,高呼愿意辅佐次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尔尔。

于是,杨行密的次子杨渭(年仅12岁)在众将拥护下,成为淮南地区最高统治者,继承了父兄基业。杨渭,初名杨瀛,后又改叫杨隆演,本书为方便皆写作杨渭。

生米煮成熟饭,张颢怅然无比。

权力交接仪式完毕,大将朱瑾去严可求家登门拜访,感叹道:“我从16岁就披坚执锐,面对大敌,冲锋陷阵,从来不知什么叫害怕。可今天面对张颢时,呵呵,不怕您笑话,我竟然汗流浃背!而您竟然当面顶撞,以理服人,最终使他屈服。我这才知道,我只不过是匹夫之勇,您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朱瑾,不用多介绍。穷极来投,深受杨行密器重,位居诸将之首,军中的身份是“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而正都统则先后是杨行密、杨渥、杨渭。可以说,在淮南军事体系中,朱瑾是二号人物。

前文分析过,这是杨行密的政治手腕,越是像朱瑾这样没有根基、没有背景、没有资历的三无产品,越会得到大力提拔,而德高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