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214章 白马青牛木叶山

第214章 白马青牛木叶山(2 / 3)

贡;

唐朝建立后,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依附于大唐,唐太宗李世民也被称作“天可汗”,契丹人也不例外,对唐王朝奉表称臣,唐王朝册封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府都督”,并嫁之以宗室女,永结甥舅之国,用和亲的手段笼络契丹人,又赐之国姓,所以很多契丹贵族姓“李”,如后来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大将李光弼,就是被赐国姓的契丹人;

武则天革唐为周,契丹人李尽忠(显然是唐室所赐姓名)发动叛乱。武则天大怒,下令给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并派兵镇压。

这场战争对契丹和中原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契丹,在这场战争中,契丹首领始称可汗,标志着契丹国家雏形的建立,由过去原始落后的部落联盟制逐步向“国家”的概念过渡,这是契丹族历史上的里程碑;

其次是对中原王朝,很难想象的出,契丹人的这次举义直接拯救了李唐王朝。武则天废了李唐,想把皇位传给武氏,于是将自己的武氏侄子们封王拜将,领兵平叛,借以树威,却不料武氏子弟们烂泥扶不上墙,一败涂地,最终还是靠着李唐旧将平定叛乱,这就使得武则天清醒地认识到武氏子弟不成器,不可委以江山社稷;

且李尽忠等人的口号也是要求武则天复位给庐陵王(唐中宗李显),政归李氏,这是武则天内心深处的隐痛,如鲠在喉,却又不得不认真面对。最后,武则天驾崩之前,终于还是遗诏庐陵王承继大统,使皇位回归到了李世民子孙手中。

玄宗李隆基时代,安禄山出于一己私利,积极破坏大唐与契丹的睦邻关系,逼得契丹人转而依附于新崛起的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的存在比较短暂,契丹人很快又回到了大唐的怀抱,一直持续到唐末。

在契丹早期,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军事民主制。“部”以下有氏族,各氏族推选出本部领袖,称为“大人”,八位“大人”再推举出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总领契丹八部,该首领也就是日后的“可汗”。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汗”只可能由实力最强的氏族来担任。最早担任可汗的,就是“和大何部”的大贺氏。可汗的任期是三年,可以连选连任。随着连年的征战,能征善战的部族领袖逐渐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掌握兵权的大元帅(夷里堇)废除了长久以来由大贺氏担任可汗的惯例,而让遥辇氏出任可汗。

可汗虽为遥辇氏,但只是傀儡,契丹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大元帅手中。

在遥辇氏第九代可汗——遥辇钦德(亦作“痕德堇可汗”)在位时,正逢唐末中原变乱,契丹人趁此机会征服了奚、室韦,并南侵中原。在南下侵袭的过程中,幽、蓟一带近水楼台先得月,近茅粪坑先闻臭。

当时坐镇幽州的已经是刘仁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