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167章 身兼四镇

第167章 身兼四镇(2 / 5)

把河中给我嘛。我来了。”

朱温没有给王珂太多的时间。几天后,张存敬抵达河中府,兵临城下。

此时的王珂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只得按照老丈人的说法,举家逃往长安,寻求朝廷的庇护。

屋漏偏逢连夜雨。

黄河爆发凌汛,大面积的流冰把浮桥冲毁,河面阻塞,无法行船。

横竖都是死,王珂决心冒险一搏,打算带着数百口家人在夜间乘船,强行闯开一条生路。可当他吩咐士兵准备渡船的时候,大家居然都把他的话当耳旁风,假装没听到,不为所动。

晚上,部将刘训叩打王珂寝室房门。

王珂大惊,以为他要发动兵变,厉声呵斥道:“干嘛?想造反吗?”

刘训撕开袖子,露出胳膊,“我对这条胳膊发誓,您要不信,先砍了它,以证明我的清白!”

王珂这才走出来,问他有什么办法。

刘训告诉他,“大兵压境,军心恐慌,有人不愿冒生命危险渡河,不可强逼,何况,万一大家争抢渡船,秩序必然混乱,如果有人趁此机会振臂一呼……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

“那该怎么办?”

刘训说道,“等到天亮,您先把情况告诉部众,问一问谁愿意跟您出逃。如果大家都愿意跟您走,那就走;否则就向张存敬表达愿意投降的意思,作为缓兵之计,再慢慢商量对策。”

王珂听取了他的建议。

次日天亮,王珂亲自登上城墙,向张存敬喊话,“我跟朱大帅是两代世交,父子之欢,兄弟之情。将军但且解围后撤,等朱大帅一来,我自然开城投降。”

随后,王珂在城墙上竖起白旗,把驻留城中的河东诸将全都逮捕,连同节度使的符节、官印等,一并送往张存敬军中,随同前往的还有作为人质的王璘(王珂之兄)和河中诸将。

于是,张存敬解围后撤,派人驰报朱温。

朱温闻讯大喜过望,他当时正率领主力部队缓慢前进,刚刚走到洛阳。听到河中投降的消息,立即“驰往赴之”。但他的目的地却不是河中府,而是虞乡。

这才是朱温的高明之处。

虞乡,位于河中府以东,它的重要性在于一处墓地,这里埋葬着前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朱温要做的,就是到王重荣墓前哭祭祷告。

王重荣是朱温人生路上的重要贵人。当初,朱温效力于黄巢,镇守同州,听从了王重荣、杨复光的建议,叛齐降唐,朱温又以母亲王氏与王重荣攀同宗,认王重荣为舅舅,结下甥舅关系。正是那次倒戈,才使得朱温从一个草贼摇身一变,洗白成帝国功臣,并通过征讨黄巢及其残党秦宗权,一步步走到今天。

朱温也曾对王重荣指日月发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