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110章 杨行密占宣州

第110章 杨行密占宣州(2 / 3)

(义子,假子,养子,犹子)传统。

杨行密立国,徐温篡权,以及悲情词人李煜的故事,会在后文详述。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徐温,在宣州一战崭露头角,进入到了杨行密的视野,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故而在此多提一句。

杨行密对宣州败军的处置同样体现了他的宽大胸怀和胜利者的自信。

例如赵锽麾下大将周本,勇冠三军,英勇绝伦,让杨行密吃了不少苦头,被俘后,杨行密对他的英勇表现表示赞赏,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让他依旧带兵做将,周本也从此成为杨行密集团中的重要将领;

赵锽的文官集团死走逃亡,只有李德诚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冒死追随,即便赵锽被生擒,也不愿苟且独生。杨行密高度赞扬了李德诚忠心事主的精神,并将自己同族的杨姓女子嫁给他做妻子。

事后,杨行密上奏朝廷,通告宣州现状。朝廷下诏,任命杨行密为宣歙道观察使。

孙儒果然没有留给杨行密太多的机会,派军袭击杨行密的老巢庐州。

庐州守将蔡俦献城投降。

杨行密倒抽一口凉气,如果当时没有听从智囊袁袭的建议,没有夺宣州,而是困守庐州或者发兵洪州的话,今日难免要做孙儒贼子的阶下囚。

“我得袁袭,何愁不得天下?”

杨行密把宣歙道当做新的革命根据地,用心经营。

这时候,汴州方面派来了使节,传达了朱温的意思:

“赵锽是我的老朋友,你与他之间的过节(杨行密吞并宣歙道)我不予置评,更不予干涉。只求能看在我的三分薄面(朱温表奏杨行密为淮南留后)之上,允许我将老朋友赵锽接到汴州养老。”

朱温想要收留赵锽,显然不是单纯地出于所谓的友情,而是包含着政治目的。为失地官员提供庇护,然后找合适时机护送他赴任某地,借机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延伸,或用来钓鱼,比如之前护送楚州刺史刘瓒赴任,从而钓出徐州时溥等等,都是政治家们的常规套路。

朱温收留宣州赵锽,明显是为日后插手宣歙道做铺垫。这才是朱温的“友情”。

面对朱温的请求,杨行密左右为难。放赵锽,等于给自己埋雷;不放,又驳了朱温的面子。

事有不决问袁袭。

“袁袭,你怎么看?”

袁袭说这还不简单?任何看似左右为难的问题,总会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袁袭给出的计策就是前门接旨、后院杀人。

于是,杨行密杀死赵锽,将赵锽人头和一封书信交给朱温使节,大意是说“非常抱歉,赵锽同志已不幸死于乱军之中,特将首级献上,望朱公节哀顺变。”

杀死赵锽不久之后,智囊袁袭忽然暴病身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