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四章(2 / 4)

言至此处,崔破举盏浅呷一口,瞥眼处见李适于自己所言并无反感,乃续又说道:“当此之时,朝廷内忧外患并聚。正是需yào

召纳任事之贤才,而非徒能吟咏华言美词之士。而进士科独自矜贵,直令天下读书之人皆以高中此科为荣,去实用而好虚浮,无数士子不惜将一生光阴尽废于此。纵然得以高中,此辈人物任职地方,也并无大忧于侪辈者,反是常以‘士林华选’自诩,轻蔑同僚。如此,实是大失朝廷选人之本意。朝廷取材之法实关乎天下士子学问取向,断然不能不慎之又慎。陛下登基未久,正宜于明岁改元天下之时,去此弊政,扬明法、明算等实用之学而抑进士一科,以申朝廷选材重实去虚之本意,如此,积数十年之功,作养出大批于治国有能力的实用之才,谴往地方。设若使每一州县都能以知法者理法,知财者理财,介时,我大唐天下又将少却几多冤狱,省去几多无谓之虚耗?使人依其才而各习所好,而后又能将其所学用于治理地方、恩抚黎民,唯其如此,方是我朝长治久安之根本所在!”

言说这一番话语时,崔破虽是面上表情淡淡,其时心下实是紧张不已。定型于大唐神龙年间的科举取士制度延续千年,其间赞扬者有之,诟病者有之,但是无一人能够否认它的巨大影响力所在,设若能于此项制度初起之时,改良其弊而沿用其利,树立以实用为第一要务的选材标准,则实在是功在千秋的大善政!只此一项若成,也即不枉他来这大唐走上一遭了!

正是心中因有此想,崔破举盏的手都已微微颤抖,故作镇静的他心悬的老高,紧张的等候皇帝陛下的答复。

闻言无语半晌,李适方才微微一笑,拈盏啜了一口茶饮后道:“朕听说崔卿家接受作场监管之事后,竟是任那些匠人自选管事头领,更尽撤其中监管军士,却不知此举用意又是何在?”

见皇帝陛下将话插开,崔破心下微微一阵失望,但有机会向这位天下共主阐释一番新型的管理之学,倒也是难得的机会所在,当下收摄了心思,略一寻思,先自发问道:“朝廷设置作场的目的何在?”不待李适接言,他已续又言道:“作场之设置自然是为了军中及各道之重镇供应刀兵甲胄、守城器械,朝廷设置的种种拘管手段也都是为了更好、更多的达成这一目的。作场之中的工匠虽则不通诗书,然则若论军器制造及对作场内部事物之熟悉,又有何人能堪与他们比拟?是以微臣任其自选管事人员,如此当选之人必是作场之中德高望重之辈,余众必会心服于他,而由内行来管内行,也就断了他们偷奸耍滑的心思。微臣只需定下每月出产数量,自有这些民选的管事之人组织制作之事,如此,微臣无须日日疲于奔命各处,便可使产出之数大增,岂不美哉!”

见李适闻言。虽面有惊奇之色却不由得点头称是,崔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