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3)

里懂得什么信义,一言不合,既有斩杀使节之事,常衮你这老匹夫,竟然行得如此借刀杀人之计,也未免太狠了”崔佑甫心下实在是已将他恨之入骨,急忙起身劝阻道:“这逆子入仕不过数月,便担当如此重任,实在是小才大用,还望太子殿下明察,另择他人为妙”

太子殿下岂能不知这其中奥妙,只是适才常衮一番话语倒也是颇有道理,安史乱后,唐廷国事大衰,而吐蕃则日渐强盛,带甲之众达四十六万,如此形势下,以往会盟使节,若是文臣、吐蕃之人则必然欺其暗弱;若是武将,则又耻笑其不知礼仪。胡搅蛮缠、百般刁难,以削大唐颜面,至使每四年一度的使臣之职,竟是人人视为畏途,无人愿往,而大唐声威则日益下降。而这崔破,以文臣授武职,少年气盛,风骨必然硬挺;再观其行事,谋定而后动,一经决定,必雷霆处之,实在是担当此次使节的不二人选,一时间,心下好生难以决断。

“常相这倒是个好提议,吐蕃蛮人素来敬畏郭老令公,崔参军身为其孙婿,这安全嘛!当可保无虞;再观状元郎行事,果duàn

练达,虽年纪幼小,但隐见能臣端倪,此去,对他也是个难得的历练机会。”却是素知太子心意的陆贽如此接言道。

再与李泌真人交换了眼色,见其眼中隐有赞许之意,太子方才哈哈一笑道:“中书大人莫要担忧,崔破此去即无性命之虞,让他历练一番倒也是好事。”眼见崔佑甫面带悻悻之色的坐下后,又续言道:“既如此,此事也就如此定了,年末时,先着吏部发文,召他回京叙职,再赏其功,擢为晋州中镇将,待得来年中和节后,便往赴会盟”

……………………

四日后,崔破收到京中崔佑甫书信得知此事后,当即驱马前往韦刺史府,二人见礼看茶后,崔破直言问道:“还请使君大人告知,这与吐蕃四年一度的会盟究竟是何情形?”

“噢!崔参军为何会有此一问?”正自揣摩崔破上门意图的韦刺史闻言惊问道。

“此事下官委实有难言之隐,还请大人告知如何?”崔破面带苦笑的说道,从族伯信中及这韦刺史脸色看来,恐怕等着自己的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好差事,只是此乃家信所言,未得朝廷正式任命文书下达,他也不便随意泄露。

见到崔破这个苦笑,韦刺史似有所悟,便不再相问,开言解释道:“此事说来缘自安史乱时,朝廷为涤荡叛匪,约请吐蕃出兵平叛,吐蕃赞普令其长子率大军八万入我中原助战,立下不俗战功,朝廷乃与之约为兄弟之邦,和睦相处,守望相助,这便是第一次会盟了。后来战事虽然平定,这四年一度双方重申初时盟约的会盟却是保留了下来”

“哦!如此说来,此事倒也并不难办”崔破一听只是惯例的外交事宜,心下松了一口气后如此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