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10节 以打促和

第10节 以打促和(2 / 4)

局委员们,平日里威风八面是因为元首罩着,换言之,离开元首,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别说指挥德国军队,连俄罗斯、乌克兰傀儡军队都不听他们的。

话不挑不明,鼓不擂不响。经过曼施坦因这么一提醒,政治局委员们一下子变成了软面条,争相向元首表示效忠,戈林怯生生地望着元首,等待元首的雷霆万均,不料希特勒什么也没说。他能说什么呢?这些陆军将领们的支持让他瞬间解决了政治局委员们的嫒昧态度,趁机夺了戈林的军权,偷着乐都来不及呢。这就是平衡,制约。

元首心如止水面无表情地走到戈林面前说,他将把与英国议和的任务交给他。

戈林一脸吃了生柿子的表情,不过,戈林有个长处,就是弯子转得特别快,他会闹情绪,一旦想通以后会全力以赴,元首熟知戈林大孩子的秉性,娓娓动听地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天平的两头,缺一不可。你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与英国签订了像苏联和法国那样的和约,你就为帝国立下了丰功伟绩,你副元首和接班人的地位更加稳固。”

戈林马上像弹簧一样蹦起来高喊:“我的元首,我永远做您的马前卒,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不是为我,是为德意志帝国。”希特勒这会心里像吃了蜂蜜一样,随即用征服者的高瞻远瞩、纵横捭阖与雄辩天才,冷静地谈起他的对英战略:以打促和。

希特勒一直把英国当成争霸世界的同盟者,他不只一次地说,与英国结盟是解决世界政治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他认为,英国舰队与德国军队联合起来足以为世界政治奠定新的基础。正是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希特勒放弃了在敦刻尔克追击英军的机会,他认为德国如果全歼了英国远征军,大英帝国就将崩溃。而英国崩溃后德国连一根毛都得不到,具体分析:

——摧毁英国得不偿失。英国是一个岛国,本土无法养活近4千万的人,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都来自海外殖民地。而英国一旦沦陷,其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将被美日瓜分,失去了很多材料的来源。这样一来,德国占领英国以后还得自掏腰包养活他们,赔钱买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鱼蚌相争,渔翁得利。德国军队用惨痛的代价为其他国家做嫁衣。

1940年,法国被击败,由于仇恨,德国大部分人要求彻底毁灭法国,但希特勒说:“如果彻底毁灭法国,法国将会出现一个敌对的流亡政府,并利用他的海军和残余陆军与我们为敌,但如果我们容忍一个亲德的法国政府,不但可以消弭这些不利的后果,反而会带给我们很多利益。”

——保留一个敌对的英国危害无穷。大英帝国的存在是世界的一个稳定因素,可以制衡四方。英国的海军力量极其庞大,这样的结果就是欧洲没有其他大洲的海上势力。而且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