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15节 纳粹启动核武工程

第15节 纳粹启动核武工程(2 / 4)

会使它裂成两半,释放出更多的中子进一步轰击别的原子核,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这就是“链式反应”。但只有铀235是不稳定而容易裂变的,它的同位素铀238相对稳定,所以必须提高铀235的浓度才能引发可持续的反应,不然中子就都被铀238吸收了。但天然铀中铀238占了99%以上,所以要把那一点铀235分离出来,分离铀235要有原子反应堆,而制造原子反应堆需要中子减速剂去减缓分裂中子,让它们能够被铀原子核捕获,以维持衰变过程,重水是一种很好的减速剂。

第二,科技人才领先。

虽然我们以前过激的种族政策逼走了近一半的科学精英,仅仅在我们掌握政权的那一年,就有2600名德国科学家背井离乡,包含了多位诺奖得主,如多嘴的爱因斯坦、一阵清楚一阵糊涂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薛定谔、还有费米、玻恩、泡利、德拜,以及不久前仓皇出逃的玻尔等世界顶级科学家。但是,德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工业,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大战前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总数是美国的3倍。原子裂变现象的发现者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噢,还有刚才争功的迈特纳女士都还在德国,还有劳厄、波特、盖革、魏扎克、巴格、迪布纳、格拉赫、沃兹……此外,在帝国新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在德意志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大帝国的鼓舞下,一些科学家历经艰难回到了帝国怀抱,比如哈恩博士的助手莉泽女士就回来了。还有瑞士、法国、俄国的科学家也我会助我们一臂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海森堡,何愁大业不成?何愁青史留名?

掌声雷动中,刚被希姆莱唬得灰头土脸的海森堡站起来向元首致意,也心有余悸地向希姆莱行注目礼。

第三、资源和设备领先。

世界最大的铀矿捷克克罗斯尼山铀矿在我们手里,乌兹别克塔什干附近的塔博沙瑞铀矿也被我们占领,捷克拥有几千吨的铀矿,在乌兹别克拥有一千吨的铀矿,按纯度0.1%计算,可以浓缩出好几吨的铀235。这是多么大的优势啊?这是上天对德意志民族的馈赠。我们在巴黎、俄罗斯都有回旋加速器,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以西100多千米处的里尤坎,有欧洲著名的大型电化学联合工厂,它生产的重水战前就供应德国。

讲到重水时希特勒咆哮起来,让人听得毛骨悚然:“重水工厂方圆五十公里的地方都是军事禁区,凡是擅自闯入的,不管是探险还是滑雪,一律格杀勿论。凡是玩忽职守的一律枪毙。”

“可以考虑让党卫军去守卫。”希姆莱插言。

“每生产出十加仑重水就派专机送到国内来,不要留在工厂,免得夜长梦多。”施佩尔也不甘寂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