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04节 八路军与德军的差距

第04节 八路军与德军的差距(2 / 4)

长刘伯承头脑相对清醒,他知道八路军在战场上远不是德军的对手,因为支撑在德军后面的是德意志联邦为主导的全欧洲无以匹敌的强大国力,但他只能旁敲侧击提些建议,人家不听也就罢了。等到吃了大亏,想起他说过的话时,八路军已经付出了近万人的惨重代价。直到这个时候,大家都把打败仗的原因归于武器装备不如人,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是:如果给我同样的武器,我一定会……云云,很少能从军事思想、现代战争规律的战略战术、军事人才、体制编制的现代化,建立能适应不同作战任务要求的机构精干、指挥灵便、反应迅速、效率高、战斗力强的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军队等方面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好在中共领袖不一定认错但能改错,好在中共内不乏有识之士的政治家,有着周恩来这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手,有着彭德怀这样刚正不阿的人,有着刘伯承,林彪这样头脑清醒的军事家,而且与保守松散的国民党不同,中共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充满活力并接受苏共的指导,因而绥远战役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差距奋起直追,直接推动了中共军队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掀起了大练兵的热潮,一些在整风中受到审查的军事干部被解放了出来,军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延安创立了,刘伯承担任了新成立的延安高级军事干部学校校长,以俘获的五辆德国坦克为基础成立了装甲兵学校,那位对马匹有研究的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则调任炮兵学校校长。

“绥远战役”八路军军事上一败涂地,在宣传和政治上却赢了高分,虽败犹荣。刚刚战胜苏联的德国被名不见经传的八路军挑战,小弟替大哥报仇,结果如何,勇气可佳,斯大林偷着乐了好一阵子。一段时间内,全世界的眼球集中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的知名度,获得了敢于同希特勒叫板的名声,英美甚至将其拔高为东方的苏芬战役。而在共产党内部,在强有力的宣传下,若干年后大家都深信,八路军在绥远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军,并将其赶出了中国——德军与中共刚打完仗就退出了绥远,紧接着撤出新疆,为这种神话提供了佐料。

→→→→→→

夜幕笼罩着昭君城以西的中国军团留守处,安德里从前线回来了,裹着一层厚厚的灰甲,金色的头发盖着一层泥沙,仿佛从一个泥塘里捞出来的。施蒙特讶异地说:“我说安德里,对付那些土八路用得着这么伪装吗?”丽达乐了“嘿,你到土地爷那里喝酒去了吧?怎么不叫我们?”

“你好吗安德里?”薇拉笑盈盈地向他伸出手。

“你好……啊,薇拉?”安德里伸到一半的手凝固住了,连整个人都凝结了,他的思维也凝集到了去年冬天——

卡卢加乌里扬诺夫斯克小学校园里坐满了学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