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38节 接受苏联停战条件

第38节 接受苏联停战条件(2 / 4)

德国人不知道,苏军有一件秘密武器:船舱形沼泽越野车。它不是依靠履带行走,更不是轮胎,而是纵向的螺旋装置,在泥淖里能以每小时十公里的速度机动,运送人员、武器弹药和给养,自身还配备着双联马克沁重机枪,在零星战斗中仅仅出动了两艘就让陷在泥潭里的德国士兵吃尽了苦头。

希特勒深身被冷汗泡透了,脑子里嗡嗡响,一件痛切心肺的事实摆在眼前——进军太平洋的梦想已成为东流之水。赫普纳的第四坦克军团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当然,苏军攻占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亚也是痴人说梦,双方在叶尼塞河终战已成定局。

凭他超群的理解力,他一眼看穿苏军之所以把军事行动向他托盘而出,并不是仁慈,而是逼迫他立即签订停战协定,斯大林想极力避免这最后的一战,从而为苏联保留一支完整的军队。不然的话,今后连国内维稳都成问题。

怎么办?继续按原定计划向东进军,能不能顺利到达太平洋先不说,第四坦克军团三十万德军官兵将遭到灭顶之灾,德国军队常胜不败的神话被打破,更主要的是自己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形象受到损害。

如果马上答应斯大林的条件(实际上也是自己一个月前的条件)停战,一支骁勇善战的德军劲旅保留,同时也让相当数量的苏军保存了下来,苏军将以这支部队为基干大肆扩军,几年后又成为德国的威胁。德国现成的例子摆在这里,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拔下汗毛口诀一念,仅仅十年的功夫,十万国防军变成了一千万德军。

反过来再一想,就算德军一路打到海参崴,在勒拿河以东还有三千公里的纵深,有近六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斯大林还可以在马加丹或堪察加半岛安营扎寨,逼急了可以到楚科奇半岛吃生肉。在盟军军援的拉动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正在建设成一座新型现化城市,那里的红灯区比莫斯科还热闹,为了让盟军水兵们快活,配备的小姐个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德国四面树敌,正如孔雀开屏,向前方展示美丽羽毛时,屁股眼也露出来了。当你抵达太平洋、横渡勒拿河、翻越切尔斯基山,穿越无人区时,阴险的山姆大叔照屁股上一脚,把你踢到太平洋喝海水。

罢了,还是停战吧,不过要寻找适当的机会,弯子转太快容易翻车。领导班子要团结,政治局领导核心不能动摇,他的英明领袖形象不能影响,全党思想要统一,民众需要交待,昨天还在大喊大叫进军太平洋,今天就停战了,怎么回事?新闻媒体要脑筋急转弯。还有,企业家需要安抚,军火商们巴不得天天打仗呢。

一股芳香将希特勒唤醒,奥地利厨娘和林格夫妇端来了餐前面包,搭配的黄油、橄榄油和肉酱,接下来是入口即化,唇齿留香的维也纳炸猪排、煎饼果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