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铁血强宋> 第四百五十九章 庆父不死(九)

第四百五十九章 庆父不死(九)(2 / 5)

“到时候若是上面批准了,你要时刻督促户部将钱粮调转过来,把这件事落到实处。如果手底下有做不好的,就换人。”李纲语重心长的吩咐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于军事亦是如此

“是,伯纪说得不错。”李若水点头应下。

李纲所说的‘武职比试’。是他一系列方案中,极重yào

的一环,目的是提高武将的素质和地位,这个当然不能喊出来,因为在文官眼中,所谓武将都是些粗鲁不问、好勇斗狠的莽夫,根本瞧不起这些人。

很多年来,看着不少能战之臣,在那些品级比他们低得多的文官面前,小心奉承、低声下气,李纲心里很不好受。然而他知dào

,造成这种武将地位低下的原因,不能只归咎于文官集团的打压。

事实上,历代枢密都绞尽脑汁,希望找出改善军队战斗力的方法,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武将本身的素质低下,就是个大问题。

本朝的武将官职,大都是世袭得来的,这些天生的将军们,早没有父辈的勇武,更没有读书上进的动力。虽然也有一些这样的资质上佳的人物,但改变不了他们大都是些目不识丁、射不穿札的废材的事实……

虽然在袭替军职前,要进京比试,但实在没有合格的,如果兵部严格考察,十个有九个一辈子过不了关。不得已,都是徒应故事而已,别看一个个俱金紫银青而归,其实缓急不得丝毫之用,这样的军官能受人尊敬,才叫见鬼了哩。

但禁军武职世袭制度自开国便延续至今,不是哪个强力人物,想停就能停的了的,想提高武将素质,只能先从提高那些尚未承袭官职的年轻人素质入手,李纲在做通不少人工作后,以皇帝名义下旨,然后由枢密院移文,曰:‘请饬各抚按督学宪臣将应袭舍人,年十五以上,资质可造者,送学充附作养,凡遇袭替年及二十应比试者,学臣考韬钤策一道,转送抚按覆阅。韬钤贯通,弓马娴熟者为上等;韬钤疏而弓马熟者为次等;韬钤弓马俱不习为下等。送部比试,上等候缺管事,中等带俸差操,下等与支半俸,候第二年再考赴部覆比。二次不中者,照邦政例仍支半俸;三次不中者革发为军,别选子弟袭职。’

这是目前条件下,李纲能想到的,最现实、最能兼顾各方的办法了,首先,对军队来说,中级军官以上,都能文能武,懂得韬略;下级军官也是弓马娴熟,自然保证了军官的素质。

其次,对朝廷来说,并未改变任何现有制度,只是要求下面提高应试者的素质而已,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好事儿,当然不会有人反对。

第三,对武将家庭来说,这也是一大福音。要知dào

大多数武将家庭,只能维持温饱,让孩子上学读书,只能想想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