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三国求生记> 第十八回

第十八回(1 / 4)

葛亮在《隆中对》里指出荆州的地理环境是“北据汉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荆州作为当时东南西北四个地区中间的核心地区,交通运输方面一向都比较发达。而襄阳又地处荆州中心地区,交通道路更是发达,当初刘表把荆州首府迁至荆州看中的就是襄阳优越的地理环境。经过刘表多年的苦心经营,又得益于从未遭受到战火波及之故,原本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军事重镇,现在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几乎可以说是冠绝中原,单单是过百万的人口基数就足以证明一切。

襄阳城外的临江码头上一片繁忙,来自于四方的商旅大多都集中在这里买卖互市。虽说早年刘表与孙氏结仇时曾下令中断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贸易往来,但那只仅仅是对北面的曹操与东面孙氏而言,与南面的荆南数郡、西面的川中巴蜀却仍保持着原有的商业互市,必竟荆州也有很多东西出产不了,需yào

靠从别的地区进口。

只是不知是从何时而起,襄阳一带与江东、江北的商路慢慢的恢复了过来。或许这是一种必然性,因为不管所谓的小农经济如何如何发达,始终还是需yào

有一定的商业往来才能支持下去。而陆仁这个异数人物的出现,在这里也有不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很可能是他加快了荆襄地区恢复与东部、北部贸易往来的进程。

早先陆仁在襄阳避祸的那段时间里,陆仁便借助一些错综复杂地关系成为当时唯一能在荆襄与江东之间水运经商的人。甚至在两地间的粮米与海盐互市上都插了一脚进去。有他这个领头吃螃蟹的人,后面跟风而上的人就不会少。最初时他们还只是偷偷摸摸的几近于走私,到了后来就已经是明目张胆的经商纳税。相对应的,荆州官方初时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索性就如同把断绝商路地令文在无形中取消了一般。原因也很简单,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既然两地间地商贸往来禁止不住,那么与其让民间走私错失大量地税收,还不如干脆放开一点把税款收入袋中。这样至少还能够皆大欢喜一些。

陆仁离开荆襄时把襄阳的产业全部交还给了竺。但这并不表示就放qì

了荆襄乃至川中地区的商路。正相反。现在的竺就有如陆仁放在荆襄地区的商贸集团总代理,自己的经营中心放在了夷州与柴桑陆氏上。大体上就是夷州把货物送到柴桑,柴桑陆氏再把货物转卖给氏之后就可以回家数钱偷着乐,剩下的事让氏自己头痛去,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其实对大家都有好处,就拿陆氏来说,他们可以把为数不多地优秀人才都集中到柴桑与夷州的各个层面。同时因为没有直接性的涉足荆襄,与当地的豪族大家也不会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像以前陆仁的海盐、粮米生意还要应付蔡瑁,现在就不用去管什么,要头痛也是竺去头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