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伐清与殖民> 第401章 银元

第401章 银元(2 / 3)

南部,都听的清清楚楚。

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银元,被码成一排排,堆在一一大一小两个托盘内,先由护卫递到郑恩面前,郑恩拿起其中一枚,如同传统铜钱一般的方孔圆形银元。

摸着上面围边样式古老、可以追述到青铜器时期的夔龙纹,即有代表性,又立体感十足,这是时下工艺的顶级代表作,是时下银元最好的防伪标志。

正反两面围边的都是立体感十足的“夔龙纹”,在这银元的正面则是同样遵循传统的铭字——“郑家赏功”。

背面是“半兩”横竖共两遍,一遍为明朝文字,一遍为古老的小篆。

明时一斤十六两、一两十六钱,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如此半两即18.65克,实际还掺杂了其他白色金属。

如此,“郑家赏功”一枚重18.65克、银的成色为89%。

而时下世界上流通的银币,又流传到了明朝的,就是美洲新西班牙总督区铸币厂,铸造的“八里亚尔”,也可称之为“比索”。

直径约38毫米,重27.07克,成色90.27%。

八里亚尔,广泛流通与欧洲、美洲和远东,在时下,除了金达布隆外,八里亚尔是新世界最有价值的货币。

两者之间直径倒是差不多,因为前者有方孔,后者没有。

单论精美程度,“郑家赏功”要远远超过“八里亚尔”,但纯银的重量比,却是1:1.69左右。

既然要制造银元,那就是打算全面推行下去的,本身如今大明流通的就是纹银。

这纹银买个东西还要带杆小秤,有时不放心,还各带一把小秤,之后还要带把剪刀,有时剪多了剪少了都不好。

有了银元再配合铜钱,自然就好多了。

实际上,由西方传入大明的八里亚尔银元很多,毕竟在清朝末年之前,华夏对外贸易,凭借丝绸、陶瓷、茶叶等,几千年都一直处于顺时差。

但这位银元都成了富绅的收藏品,其中东方又以郑家最多。

如今郑恩就是想借机推行银币,方便百姓,特别是方面贸易的同时,也有借着半两制银元,用武力跟西方列强“讲道理”的意思。

比如,一艘盖伦船的出售价假如是两千元,而对方实际上说的是时下普遍流通的八里亚尔,也就是你却用武力,非得用郑家银元来结账,算上银元的重量与成色,那么就相当于省了七成的钱。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你敢说你要的是八里亚尔银元,而不是郑家银元?!

想在弱势的情况下,完成相对公平一点的交易,那么你要么使用郑家银元为货币,要么就按郑家银元的标准来铸币吧!

不管是那种,对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