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伐清与殖民> 第396章 吴三桂又双叒叕(二)

第396章 吴三桂又双叒叕(二)(2 / 3)

闻名欧洲战场的“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古斯塔夫方阵”装备的都是火绳枪,火绳枪的点火方式就依靠火绳。

长长的火绳缠绕火铳兵身躯一大圈,为了火绳熄灭,往往都是战前将火绳两头都点燃,火绳捆在身上燃,好不好受先是一说,问题是如果两个火绳枪兵隔得太近,你的火绳很容易点燃对方的火绳,还是从中间点燃的那种。

如此被点燃火绳中间者,势必会手忙脚乱去处理,不然这火绳立马就会燃没了,而且离开了手束缚的那一节,也是直接就掉在了地上。

因此单纯的火绳枪兵,根本无法排列紧密阵形,像西班牙方阵一般,与长矛、长戟,将火绳枪兵相互间错开的阵形就此衍生。

这类火绳枪手、长矛兵、戟兵和剑盾兵混编方阵,辉煌了两百年,直到燧发枪的制作工艺进化纯熟,以及刺刀的发明,而被紧密的,清一色的燧发枪手组成的线列步兵所取代。

混编方阵的终结,换来的是线列步兵的近三百年主导地位的辉煌。

从17世纪初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古斯塔夫方阵的基础上,簧轮式火器即燧发枪列装军队,发明线列步兵战术。

到了17世纪中叶,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陆军中,已经有一半是线列步兵。

随后发明了刺刀,虽然只是将小刀或者矛头插入枪管,且很难拔出,但也让线列步兵能保护自己,不至于在近战时特别是对抗骑兵时毫无还手之力。

这个时候长矛兵在陆军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下降。

在历史上西历1689年,奥地利陆军废除了长矛兵。

在西历1703年,法国陆军废除长矛兵。

在1721至1769年间,彼得大帝几乎将所有俄国步兵转为线列步兵。

线列步兵成为了欧洲陆军的主力步兵。

直到鸦片战争,轰开国门的就是就是这类线列步兵。

在19世纪晚期,俄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仍使用线式战术,例如西历1853年7月—1855年12月的克里米亚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

直到射得更准、更远、至少有500码有效射程的米尼弹(minieball)的发明,以及大量普及,才让线列步兵战术慢慢淘汰,毕竟线列步兵战术对应的外号“排队枪毙”,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直到以西历1883年发明的马克沁机枪,才让线列步兵战术,步入终结,直到20世纪初彻底退出战场。

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可不就是近三百年的辉煌。

而对应时间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这个时候英国在欧洲的步兵主力,都是装备前装滑膛枪,即跟如今郑家军火器营没有多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