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伐清与殖民> 第372章 不同的李岩张家玉

第372章 不同的李岩张家玉(2 / 3)

家玉,因为辖区内常年战乱,被战火荼毒最重,地主不是死了就是跑了,而跑了的,也不可能半个月拿着地契回来认领,更何况本身这些地主就少有地契的。

再再说,你一个明朝的地主,或者清朝汉奸,敢回到家乡找明清的对头——顺,要回土地?

如此俩家势力充公了辖区内九成以上的田地,又分发了下去。

因李岩发展早,有足够的精锐做骨干,麾下有条件走精兵路线,也是走的精兵质变路线,因此麾下最底层的将士,最低也分了五十亩的田地,级别越高分的更多。

或者就是没有满足分田条件,而没分,不过军官都是满足分田条件的。

张家玉发展晚,还是借顺军的鸡下蛋,因此走精兵路线无法迅速形成战力,所以走的是量变路线,麾下将士极多,虽不精锐,但每一位合格的将士,都获得了分田。

分的人多了,人均到手的就少了,但也保持所有有资格获得分田的,都有二十亩以上,级别越高分田越多。

二十亩,哪怕是二十亩旱地,又因为在北方,无法像南方一样多种一季,但也因为郑家军支持的番薯、洋芋、番麦种子,加上内部大量推广这种高产作物。

以及洋芋即土豆,因为成熟周期短,在河南、河北都可以做到耕种两季。

虽时下的洋芋真跟大点的豆子似的,没有后世那一次次更新的良种收成那么变态,但两季种植,也能造成了远超往年只能种一季的五谷杂粮的收成。

有了田,再打仗就是为了保大家又保小家了,而这个小家还很富裕,如此再打仗,就不止是为了给掌权者打仗,也是为了自己打仗了,战斗意识、战斗觉悟、积极程度、凝聚力、向心力、意志、毅力都不再是以前那混饭吃时能比的了。

洪承畴本以为麾下将士二十万,又从多铎那里学到了速度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招数,想在途径真定保定的时候,再给麾下绿营兵提提战力,顺带还可以补充补给以及拉壮丁扩充军队。

没想到到了保定真定才发现,这张家玉、李岩控制下的地盘,防御警戒都做的极好。

二十万大军还没有穿过井陉,在井陉山口就能看到真定方向的狼烟了,并狼烟四起。

这个时候洪承畴就产生了不好的预感,要不是井陉在自己的控制之下,让真定的顺军无法借地势偷袭,洪承畴真就有改道的冲动了。

等到总算穿过井陉,步入真定境内的时候,洪承畴放出大军劫掠四野来练兵、补给、扩军,却发现四野已经没了人烟。

想劫掠?可以?

地主遗留下来、又经过李岩麾下顺军加固的坞堡,加固过的县城、州城、府城,没有城堡却胜过城堡的大山、湖泊芦苇荡,都是有人烟的,且是人烟密集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