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伐清与殖民> 第68章 文官更适合军师(第N次万更一,求推

第68章 文官更适合军师(第N次万更一,求推(2 / 3)

郑恩特意加了拥明二字,反正大明的旗帜还能打很久,并且在顺失败之后,号召力还是很强的,不用白不用。

已经是回教堂的路上,身旁的人也又少了,连郑大力都派了出去,教堂的两个明人门徒,高文采的家丁,都捞了个旗总的官儿。

如今整个教堂年轻的男人除了郑恩两兄弟,还有六位语言不通的洋人,就剩一个张悟道。

如今这是两老对两少,老的李邦华面对最少的郑恩提的问题,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仿佛能看穿他的内心。

可惜看了很久李邦华都看不出什么来,真不敢相信眼前的是一位十六岁少年。

这城府也太深了,或许也只有这种人才能成事,李邦华内心感叹一句,对于郑恩的问题摇了摇头:

“我是言官,并不通军事,也不想去瞎捣乱,以免坏了大事。

但从谋士的角度出谋划策还是可以的。

因为计策对于深通军事的你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提示的作用,怎么运用还是看你自己,再差的计谋,在名将面前也不容易坏事。”

李邦华这个觉悟,让郑恩对他高看了几眼,大明自于谦以文御武开了先河之后,一贯实行的就是以文御武。

可不是每个人都像于谦一样是军事天才,更多的还是普通人,普通人,专业还是文科,去管一窍不通的武刻事,能有什么作为。

以至于闹出了很多不是笑话的笑话。

如:十万大军作战,流寇或者东虏统帅骑着高头大马,明军却是一个坐着轿子的文官,坐着轿子上战场指挥的文官,在明朝后期那是数不胜数。

坐着轿子打仗的后果可想而知。

再如:两军作战,流寇和东虏统帅靠的是实战经验,明军这边的统帅却是一位只会加减法、只会两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文官。

你东虏兵一万,我大明军兵一万五,不管我的军兵是饭都吃不饱的皮包骨,也不管这一万五有七千五是空饷,我明面上人数比你东虏多五千,我就一定能赢。

这类加减法的方法指挥作战的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这些光有学时与眼界、没有实战经验的文官,老老实实去充任更适合他们的谋士、军师,让血肉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名将为统帅那么大明又是另一个样子了。

李邦华能想到更适合谋士、军师的角度去参与军事,这实在是难得可贵,有了这个混迹官场数十年的政治家出谋划策,郑恩无比的珍惜。

而且一个一直环绕心头、百思不得其解、调查没有结果,都快成心病的一件事,正等着有这么一位老江湖老政治家来帮忙分析。

欲取先予,这个心病先放一边,郑恩更想知道的是,李邦华要出的计策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