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伐清与殖民> 第39章 张家玉

第39章 张家玉(2 / 3)

礼监公公,提督九门所谓何事?靠他守城?说笑了!

不守城又有何作用,想来想去恐怕就是为护驾南幸做准备。”

高文采又道:“只是昨日,殉国官吏家眷不下千人,那么护卫皇上杀出北京的忠骨会少过这个数吗?

而且太子、皇子们都没找到,这怎么看都是有预谋的表现,不然怎么会皇上与皇子们同时失踪,定有才智高人为皇上出谋划策。

说不准就是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为的就是顺利杀出北京,南幸南京。”

两个人都很会想。

但两人都没有发现,文人李邦华说的是武人的事情,武人高文采说的又是文人的事情。

自家有病自家知,自己一方靠得住,那就不会有今天了。

郑恩没有给他们发现蹊跷的机会,而是很快带过话题,将忽悠继续下去:

“如果皇上已经出了北京城,我是说如果。”

在这里郑恩特别强调一下,因为纸包不住火,这样做,最大限度的为崇祯死讯传出的时候,降低他的信誉损失。

因为他说的是如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别人也不知道郑恩知道崇祯已经在歪脖子树上挂着了。

“如果皇上出了北京城,那么皇上需要有人为他披荆斩棘,护驾到南京。

也需要有人能策应护驾的队伍,让他们更加安全。

如果皇上已经到了南京,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又需要稳固南方根基,这个时候有一心为国的忠烈加入。

不管是顶天立地保南宋天下的岳武穆,还是重振朝纲中兴蜀汉的诸葛亮,都是急缺的。

文采兄,你不想行岳武穆之事吗?

老师,你不想为在世诸葛吗?”

李邦华与高文采相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向往。

——

郑恩没想到的不是张家玉会投顺,而是没想到自己会忘了张家玉这号南明史上的知名人物,民族英雄。

说来说去,不得不再怨一怨渣渣辉,都是张家辉给自己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搞混了。

张家玉,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

如果是爱好历史的广东人,特别是东莞人,都会认识这么一号人物。

前世,曾几何时,张家玉还上过《国粹学报》,后人对其有“岭南三忠”的尊称。

“岭南三忠”忠的都是南明,张家玉更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人,顺来北京时,他主动投顺,还做起来内应,这样看起来,这个人还真不怎么样,最少跟英雄沾不上关系。

顺被东虏赶出北京的时候,他又南下南京,投了南明,还被以投顺罪名关了起来。

南明危难之时又被新帝隆武启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