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非正常音乐家> 第208章 先比着再说!(求订阅~月票!)

第208章 先比着再说!(求订阅~月票!)(2 / 5)

者的能力其实并不强,有时候恰到钱以后,很难虚心保持本心,再去进步,名气越来越大,但作品越来越水,盲从之下,便做出了不太妙的审美引导。

有些非科班的作曲者,哪怕是知名后,也只能写写单旋律,这恰恰满足的绝大多数听众“只听旋律”的要求,你声部多了反而会觉得听的“乱”。

大众不知道也不在乎,单旋律的写法其实只是入门。

所以,大众认知中所谓在民间的“高手”,其实放在行业整体来看就是入门。

审美提升与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完全不同,导致其中的鸿沟越来越大。

这也导致商业与艺术之间相性更差,甚至割裂。

还是那句话。

很多事情,大众可以不考虑,因为大家听音乐没必要懂知识,大家听音乐凭喜好。

但音乐人不能不去想。

外卖快餐简单好吃,所以大家喜欢。

一些精良的美食麻烦,但更好吃。

不能因为大家喜欢外卖快餐,所以便将“美食”的定义放在外卖的层次。

流行音乐应该是保证简单快捷好吃的基础上,兼顾营养健康,并且试着将其更好吃。

而不是拿米饭卤肉包拿微波炉打一下糊弄,更不是弄些臭了的鸡炸一炸糊弄人,只说“好吃就行了”或是“市场需求”等问题。

科班的选手并不少,更多的存在于其他音乐行业,像是很多编曲,和声,这些涉及到“多声部”线路创作的东西,就需要有扎实的曲式分析与和声学的底子。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很多大众在之前也曾诟病过“中国没有大片式的辉煌音乐”。

其实,不是没有,甚至很猛,只是鲜为人知,毕竟,复杂的东西听不腻,更大气辉煌自然有,但受众小。

而那些能写出歌剧,交响套曲,宏伟的配乐,大气磅礴音乐诗篇的作曲家

几乎清一色科班出身。

这跟流行成为了两个极端。

而他们平时很少写,或者懒得写,亦或是根本写不了能够火热传播的流行。

原因其实很简单。

科班所教授的知识本就更广更深,涉及到的音乐思维与哲学也会更深,这些东西一定程度上会让作曲人脱离“大众审美”。

比如,写出一段单旋律,明明大众感觉你这旋律很好听,具有火的资质,但按照更深的知识沉淀下来的审美,会让作曲人觉得非常单调。

于是,构编织体,和声,让整个音乐的层次丰满起来,作品也就逐渐开始偏离大众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科班”。

非科班很多懂得沉淀学习,最后将自己的实力提升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