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策制策

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策制策(1 / 7)

曹操决定采纳贾诩的策略后,立刻便安排两拨使者,分别前往长沙和建业。

曹操派出的使者还在路上的时候,邓芝率领的使团船队抵达了建业。

孙权亲自在城门口迎接了使团,他之所以如此热心,并不是他与孙绍的关系有多好,而是之前孙绍的诗已经传遍了江东了。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称不上什么文采,但胜在朗朗上口,并且通俗易懂,无论是百官士族还是贩夫走卒都能够听得懂,明白诗中之意。

而且这首诗还是已故孙策将军的独子写给孙权的,孙绍的出走独立虽然让孙权极为恼火,甚至可以说记恨,但江东的百姓可不这样认为,人们崇拜英雄,喜欢戏剧性的故事,而孙绍的出走以及崛起便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戏剧性。

孙权和孙绍,一个是孙策亲弟,一个是孙策的亲儿,如今两人各为一方诸侯,但彼此关系却是剑拔弩张。

这样具话题性和伦理性的故事,让这首诗在江东风靡流传,更是因为人天生会同情弱者,并且孙权的位子都是继承的孙策的,因此舆论的风向始终是向着孙绍的。

普通人哪里会晓得孙绍与孙权之间的权力争斗,他们就是觉得二人同种同脉,理所应当的团结一致,对抗曹操,谁如果联合外人对付自家人,那就是大逆不道。

孙权之前因为愤怒对荆南采取禁运的措施,这在别人看来,就是孙权忘恩负义,为此孙权饱受诟病,就连吴国太也明里暗里提示他,不要窝里横,要一致对外。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孙绍又大张旗鼓的派遣使团来到建业,表达了他与孙权和平相处的意愿,孙权若再不顺着这个台阶下来,只怕舆情会更加汹涌。

除了被舆情逼迫,孙权来迎接邓芝的另一个原因,是邓芝扬言此番孙绍为了彰显诚意,让使团携带的财富,可谓是价值连城。

江东如今的财政状况并不太好,江东虽然富庶,但自从赤壁之战后,江东连连开战,更让孙权难受得是江东每场战争耗费巨大,但战争所得却是极其有限。

这使得曾经富庶的江东已经大不如往昔,虽然支应有余,但若是再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江东的府库便也要见底了,听闻孙绍送来了价值连城的财富,孙权也不得不见钱眼开了。

不过当孙权看到邓芝率领的船队,却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邓芝的船队不过十几艘战船,并且没有一艘是大型的运输船,这些小船就算是满载,又能有多少价值?

感觉被欺骗的孙权脸色当即便冷了下来,只是简单的说了两句场面话便借口政务繁忙,将邓芝丢给了鲁肃。

邓芝对此也不在意,依旧与鲁肃谈笑风生,鲁肃将邓芝安排在驿馆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