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第二百二十四章 飞速发展

第二百二十四章 飞速发展(1 / 4)

建安十一年十一月,长沙郡科技院冶铁炼钢技术得到突破,不仅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这种东汉时代最先进的炼钢工艺已经完全成熟可以量产,就连后世两百多年才发明的灌钢法、双液淬火技术也已经实验出来,只是要投入量产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说起长沙钢铁技术的突破,就不得不提到蒲吉,确切的说是蒲吉的儿子蒲元,蒲吉一家迁居到长沙之后,对于加入孙绍的科技院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他们笃定家传的炼钢工艺就是最好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时科技院铸铁工坊刚刚能够炼制钢材,而蒲元却已经掌握了百炼钢技术,为了刺激蒲元,孙绍亲自买了蒲氏作坊的兵器,让铸铁工坊的铁匠们研究。

由于铸铁工坊的燃料是煤,其炉温比蒲氏作坊的高出许多,加上铁匠们日以继夜的模仿研究,终于在短短一个月就突飞猛进到五十炼。

蒲元大受震撼,孙绍趁机再次亲自邀请他加入科技院,不仅寄予高额俸禄,并承诺让其为铸铁工坊坊主,任由其随便研究钢材,并且如果完成了技术上的突破,会将新的技艺以蒲氏命名,蒲元与父亲蒲吉商量过后,双双加入了科技院。

对于这个空降的坊主,科技院的铁匠们自然是不服气的,不过蒲元只露了一手百炼钢以及炒钢技术,铁匠们便纷纷拜服,再无人胆敢质疑。

蒲氏父子的加入让长沙的钢铁技术直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一举追上了中原最高水平,甚至实现了反超。

长沙的钢铁厂建在了醴陵,一来这里距离铁矿产地宜春比较近,二来长沙郡南部的醴陵几乎是敌对势力探子不会触及的地区。

新炼制的钢材已经其硬度和韧度都达到了要求,钢铁厂又按照孙绍的建议将铁链升级成钢索,这样一来比铁链更加坚韧耐用,而且比铁链摩擦阻力小,更加方便利用钢索运送物资。

长沙新建的各种厂都采用了流水线模式进行生产,一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来也大大降低了技术泄露的风险。

孙绍设想建立的这些新的模式以及制度,刚开始蒋琬、马良等都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但孙绍一意孤行,最终结果也证明他是对的。

这些事也极大的提高了孙绍在下属们心中的威望,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再也无人质疑孙绍的任何决定,哪怕是在他并不擅长的民生领域。

长沙制定的政策措施不仅仅使得长沙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财政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孙绍没有急着将赚来的资金立刻投入到军备扩张,而是选择还富于民。

孙绍还富于民的方法自然不是发钱,而是用这些钱以及长沙府库原本盈余的钱,用来收购农民响应他的号召多种多养生产出来的各种粮食作物以及家畜家禽,如此一来响应号召第一批多种多养的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