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宗明天下> 第9章 谨身殿大讨论——结尾

第9章 谨身殿大讨论——结尾(1 / 3)

在场的皇帝,王爷和预备王爷再一次被这番道理惊住了,他说的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从没有人会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从小在寺庙长大的小和尚第一次知道天下还有女人时候的感觉。

关键时刻还是朱元璋镇定,在大家还回不过神来的时候,老朱问道:“七国之乱就不必提了,八王之乱也是不寻常的事情,但如果有诸侯像安禄山一样谋反,怎么处理?”这是今天老朱第一次提问题,可见他对这番话有多么的重视。

允熥放下茶杯,又小心地组织一下语言,今天第一次回答老朱的直接问话,得保证一点错没有。他回道:“回皇爷爷的话,安禄山本身是胡人,又是当了菏北三镇的节度使才有实力反叛,如果玄宗任命他为交趾节度使,他又岂有篡位之心,顶多是自立而已,也根本威胁不到中原,威胁不到大唐的江山。”

“如果某位叔叔或者兄弟被封到哈密,即使在中央的支持下打下整个西域,除非中原真的一片混乱,他又岂会有东进之心?如果中原真的一片混乱,那代表中央式微,他东进成功不就相当于再造大明吗?”

回过神来的几位王爷中,马上有人注意到他刚才说的是’叔叔和兄弟’。这是已经快把自己当成储君的节奏了吧。庆王朱栴想到。不过他并不反感,自己是没有可能当储君的,而允熥刚才提出的观点或者说政策是最有利于诸王的,所以允熥继位对自己最好,其他人未必会实行这样的政策。

朱元璋又问:“那如何避免在扩土的过程中空耗国力呢?”

“首先,当然是戒急戒缓。”允熥说道。接下来,他说起了边际效应递减理论。“其次,在战国时代,秦国人口不超千万,却能长期坚持六十万大军在外征战;汉武帝时期全国五千多万人口,能在保持对匈奴不断进攻的情况下出动五十万大军进攻岭南;到东汉时期,国家领土进一步扩大,但很难组织起数十万大军北伐;唐代疆域最辽阔,人口也超越汉代,但几次东征高句丽,北打突厥动用的军队都小于汉代出动人数;可见,随着国家越来越大,官僚越来越多,国家能调动的民力反而越来越小。如果将某一地封给某位叔叔,因为管理的地方小官僚少,他可以使其出动的民力一定远大于在中央手中能发出的民力,且百姓不至造反。这样,就减少了国力的消耗。”

这个道理也不复杂,在场各人都明白,管理层越多,需要负担的管理层花费越多,并且层级太多,腐败和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的情况也很难发现,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了中间管理层。如果分封后,这些弊端就可以部分避免。

大家还在消化今天听到的观点,包括老朱也一样。朱元璋习惯性的看向门侧,发现自己的贴身太监李进忠站在哪里,手里捧着折子。于是说道:“今天聊天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