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1 / 6)

而他的老师是大学士宋衍,虽然年事已高,八十还不足,七十已经有余,所以不在朝中任职,但却教导过三代皇帝。宋老先生说过的道理,哪个文人士子能轻易反驳呢?

“凡是于国于民有损的事,多小也不能做。凡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多难也要做。”赵宸慢条斯理的说着他亲姑教给他的“两个凡是”,“据朕这点浅薄的见识而言,全力支持前线的将士,可是大大的好事。大夏贪婪凶残,不能以德服人,只有打得他服了才行。”

他这话,说得下面的臣子们目瞪口呆,包括公主党的人在内。尤其是打服大夏这种话说出来,令所有人都有点心虚。对上大夏,大江不是不输当赢吗?还能压着人家不成?

“皇上,您说得都对。”好半天,苏意走到殿上,施礼道,“可是改动国之章程,没有那么简单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对外御敌固然重要,但国内的秩序也不能先乱了呀。”

刘家旭扬扬眉。

这老家伙,每回都把反对的话说得冠冕堂皇的,偏还让人无法怼回去,太阴险了!

可他是自己的岳父,如此暗骂,总归有些不好,哪怕只是肚子里打了点草稿。

他抬头看向赵宸,希望这一位得了大长公主的点拨,不要这么快败下阵来。

令他高兴的是,他没看到赵宸傻兮兮不知所措的模样,反而越笑越欢畅。就像下棋,对方的棋路一步步对上自己的算计,那叫一个爽啊。

“苏老大人所虑甚是。”赵宸很认真的点头,“国策乃一国之策,自然不能随意变动。这个道理,宋老师也是讲过的。可古语说得好:事急从权。火烧眉毛的事,先顾着眼下。如今大战在即,各方各面都应该倾力支援,以欺胜果,不让我大江百姓再遭铁蹄的践踏荼毒,不让我大江将士含恨杀场,马革裹尸,想细细研究讨论,时间上也来不及了。所以朕以为,倒不如下一道临时旨意,仅于一个月之内试行此法。往后嘛,看看效果,再行定夺,可好?”

“皇上英明。”刘家旭赶紧说,并从怀里拿出一个奏本,双手奉上,“于此事,臣也知不该鲁莽行事,免得大江国伤筋动骨,所以早想好了试行之策,请皇上阅之。”

听听!这是个九岁小孩子说的话吗?

若是早慧的十四哥儿还有可能,可这一位的前身是混世魔王,何时这么有条理的?铁定是有人出主意,让他生生把话背下来的,记性倒是真不错。

再看看!小皇帝头脚说临时章程,刘指挥后脚就拿出来了。若说没人在背后操纵,连路过的蚂蚁都不会信的。

那人是谁?铁定的大长公主赵平安!

一个女人又出来瞎蹦跶,而且是在国之要事上,到底是要干吗?

反对派的大臣们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