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人,得加钱> 第六百四十五章 打八旗 分田地

第六百四十五章 打八旗 分田地(3 / 5)

到来的粮荒,确保直隶大开发不会受到影响时,贾六又得到了一个让他意外的情况说明。

就是他刚才交谈的这些农户,实际都不是田主,而是佃户。

原因是京畿以东地区数府的所有土地,都在国初叫八旗圈了去。

因此,在京畿以东地区的原土地主人要么当了旗人的包衣,要么就是成了旗人的佃户。

佃户,就得额外再交一份粮食给主家。

这就使得贾六先前心中模拟的粮荒图被彻底推翻,一个五口之家想要在这片土地生活下去,他们至少要耕种15亩地才能勉强活着,连带着这个粮荒根本等不了年底,很有可能会在入冬之后就爆发。

“大人,如果整个京畿以东地区粮食收成都跟这地方一样,那卑职建议马上由省里调集粮食于诸府州县囤积,一旦粮荒,可以平价或低价或卖,或借于灾民,使他们能够度过灾年”

丁庆是刑侦领域出身,但作为有二十多年一线工作务实经验的官员,他都不用想就给出了最便捷的解决办法。

贾六点了点头,由更高级的官府调拨粮食用于求灾的确是官府职能之一,可问题是京畿地区恐怕没有太多粮食能够用来救灾,而且京畿以东地区涉大小府州县二三十处,百姓人口数百万,光靠直隶官府的运输能力,根本不可能做到及时将粮食运过来。

哪怕提前一两月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朝代,交通限制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同样也限制了救灾能力。

灾区如果需要十斤粮,那路上消耗的就有二十斤。

有心无力,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因此很多时候发生灾荒,哪怕朝廷意识到必须救灾,可往往都无法及时将粮食运到位,发到位,从而导致民变向不可挽回的深渊滑去。

更休说有太多贪官污吏从中大捞特捞了。

前明官员的漂没就是一绝。

靠灾民自救,更是笑话。

就算贾六现在全面放开山海关让灾民到关外讨个活路,也未必有多少人能活着走到地方。

因为,路上也要吃的啊。

到地方不可能立即就有吃的,也需要粮食撑下去,有地方住,有种子农具开荒。

思来想去,意可以让直隶布政衙门放风给附近省份以及本省的大小粮商,让这些粮商往京畿以东地区运粮。

“大人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么做却会让京畿以东地区的粮价飞涨,百姓怕是买不起。”

丁庆的看法商人逐利,人家大老远把粮食运到灾荒之地,图的可不是救人,而是发财。

粮价飞上天去,以往三文一斤涨成三十文一斤,普通百姓谁买得起?

如此总督大人的好心就会变成坏心,间接导致灾区情况更严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