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师的担忧

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师的担忧(1 / 3)

科举小组制定计划的速度非常快,日程也都安排妥当。

庞统认为,应该尽快完成考试,好给刘辩一个交代。

因此,整个科举只会持续三个月时间。

在以往,朝廷会提前一年,甚至更早通知。

此次更像是突击检查作业一般。

对于一些经常钻研学习的学子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迟早都要走这一遭,他们准备非常充分。

然而,对于一些学渣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他们贪玩,又承担着父辈、祖辈的期望。

这场科举,仿佛一场灾难。

图书馆这么大,却没有他们想要看的书籍。

事到临头,他们一阵哀嚎。

“哪有这么快的?三个月就要完成科举,太突然了。”

“第一次筛选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岂不是说咱们只剩下两个月了?”

消息来得太突然,鸿都门学传来学子的抱怨。

诸葛亮看着眼前一幕,不悲不喜,和以往一样,他拿上钓竿,打算出去钓鱼。

郑玄看到这一幕,连忙喝道:“孔明,你这是干嘛?”

“回先生,学生准备去钓鱼,开开荤。”诸葛亮不卑不亢地回答。

“以你的资质,榜上题名不难,可是想要争夺前三甲,仍需努力,难不成你要放弃吗?”

郑玄也是比较传统的大儒,看到学生不务正业,难免有些生气。

在他看来,以诸葛亮的学识,完全可以独占鳌头。

只不过诸葛亮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读书不认真。

郑玄所谓的读书不认真,是不能把整本书背诵下来。

诸葛亮大多是浏览书籍,长见识,什么都懂一点。

这也是郑玄更加喜欢何晏的原因,何晏读书,一定会“精读”,往往会“温故而知新”。

如此人才,对于儒家经典,理解得更加通透。

诸葛亮就要差一些。

但其中原因不是诸葛亮不够聪明,恰恰相反,郑玄认为,诸葛亮的才智更在何晏之上。

只是这家伙不务正业,什么书都看。

商家经典、墨家经典等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书籍,诸葛亮都略懂。

最神奇的是,大匠马钧,竟然常常来鸿都门学与诸葛亮论学。

要知道,马钧可是刘辩最器重的大匠。

朝廷的很多工程,都是交给马钧来完成。

弩炮、霹雳车等,也都是马钧按照刘辩给的图纸建造出来。

大运河路线的勘探等等,马钧一力主持。

现在已经有人对他高歌颂德,称马钧就是当代的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