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九十八章 跳梁小丑

第九十八章 跳梁小丑(1 / 3)

散朝后,会议才真正开始。

刘辩召集贾诩、荀攸、郭嘉、戏志才四人,开始商讨如何对敌。

“尔等都是朕的智囊,可以畅所欲言,就算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

这是一次表现的机会。

抓住了就是一飞冲天,抓不住也能跟着混一点功劳。

然而,众人的发言都很谨慎。

“陛下,诸侯兵多将广,不过,他们有一个缺点,那便是粮草不济。”

“关东尚未普及红薯、玉米的种植,粮食产量停留在最初的阶段,甚至犹有不如。”

“黄巾之乱后,各地的粮食或多或少欠收,只要陛下镇守住汜水关,盟军不攻自溃。”

这和皇甫嵩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戏志才。

刘辩点点头,便不再言语,令戏志才有些失望。

郭嘉眼中精芒一闪,似乎知道了点什么。

“陛下,可是要主动出击?”

“不错!”

这才是刘辩的风格,不可能坐以待毙。

“何不从河内郡入手?”郭嘉信心十足地道。

“奉孝有何高见?”

“诸侯会盟于邺城,会兵于陈留,河内郡必定空虚。”

郭嘉与刘辩不谋而合。

河内郡适合作为突破口,而且河内太守王匡是最先的发起人之人,刘辩击败他能够压制盟军的士气。

因此,击败王匡很有必要。

192年2月,春天刚刚到来,盟军完成了初步集结。

刘辩也开始了他的反击之路,第一战,选定了河内郡。

他以吕布为帅,郭嘉为军师,统兵三万,奔袭河内。

河内太守王匡早就注意着河南尹兵马的调动,派遣从事韩浩领军,屯兵于黄河北岸,死死守住平阴县渡口方向。

其中韩浩统帅的兵马,就包括闻名天下的泰山兵,作战悍勇,又以连弩手居多。

贸然进攻,只会头破血流。

郭嘉在平阴故布疑兵,让王匡认为,朝廷一定会从这里渡河。

在此期间,刘辩命戏志才到蔡邕府做说客,让他发布文书,斥责王匡的谋逆行径。

蔡邕果然答应下来,虽然他与王匡友善,年轻的时候就相识,是不错的朋友,但是王匡此次明显心虚。

两次圣旨送往河内,让王匡入京对峙,他都不敢来。

蔡邕站在朝廷大义上的指责,令王匡恼羞成怒。

而且王匡的妹夫胡母班,也是泰山人,在朝廷任职,也觉得王匡不为人臣。

王匡的人品越来越差。

在王匡心神失守之际,吕布则率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