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卷一 风起南阳 第133章 送别陈球

卷一 风起南阳 第133章 送别陈球(1 / 4)

时间一晃,又是几天过去,转眼就到了陈球卸任太守离开宛城的日子。

虽然宛城离洛阳有四百里之远,但罢免他南阳太守的旨意,还是在天子朝会的第二天就送到陈球手中。

这几日陈球一直忙着遣散属吏,整个太守府每日都是人来人往,基本都是兴致勃勃而来,垂头丧气而去。

古代实行的是

“一衙两制”,亦即官员属国家编制,由国家任免,由国家提供的俸禄供养;而吏不进入国家编制,不由国家聘用,不由国家薪金供养。

这样一来,吏归衙门的主官任用,他们对使用他们的主官负责。一位官员到任,带来一批吏;一名官员卸任,又带走一批吏。

时下实行是

“三互法”,既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防止结党营私。所以官员是基本都是外来的,等到任期已满,就要调职去另外的地方做官。

吏都是是本地的人,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可以为新上任官员提供帮助,只要能得到官员的认可,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时下的人都比较重视名声,属吏的德行操守都能做到不越矩。不像后世的属吏,成为衙门实权的掌控者,越权、窃权、弄权、专权甚至专政,令百姓深受其害。

就像后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的:“天下诸司所用走卒不可无者,持簿书亦不可无者。然良家子弟一受是役,鲜有不为民害者。”他觉得奇怪,怎么好端端的良家子弟,一旦做了书吏或差役就变坏了,而且很少有不害民的。

进入吏的行列,为何好人会变坏?陈球为官数十年,去过不少地方做地方官,对于遣散属吏一事,很有心得。

他当南阳太守四年多以来,属吏们办事还算尽心。毕竟相识一场,他也不吝啬,根据级别的高低,每人都给予了一笔钱财。

少则百钱,多则上万钱,但很多属吏拿到手中并没有表示一点喜悦来,反而推辞不要。

“我等受主君所托,有知遇之恩,这才得以一展抱负,为百姓谋事,岂能在主君离去时,索取钱财,这样岂不让天下人看轻!”岑晟和张阳是最后被陈球叫进太守府的,面对陈球递过来的钱财,直截了当拒绝道。

从今日起他二人不再担当功曹和贼曹了,虽然一下从吏变成民,让他们难以接受,但陈球是因为私自动用官府的粮食救济流民,这才被朝廷罢免,现在陈球也是自身难保,他们怎么做出落井下石之事来。

陈球见二人执意推辞,也没再坚持,最近一段时日,由于救助流民,花费的钱财颇多,他现在手头上也不算富裕。

于是便叹息一声道:“两位真乃君子也!能与两位君子共处四年,也是我陈球的福分。”

“主君谬赞了,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