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卷三 游学天下 第229章 好义轻财的朱儁

卷三 游学天下 第229章 好义轻财的朱儁(2 / 4)

边走边说,吴咏一行很快便来到了山阴县的太守府。吴咏的到来,让太守尹端喜不自禁。

他兴奋地迎出门来,将吴咏奉为座上宾。

“吴侍读能来寒舍,蓬荜生辉啊!”吴咏看那尹端,只见他年约四十出头,外貌儒雅,身材挺拔。

与后世的读书人不同,东汉的士人就没有纯粹的文士,而是文武兼修。

三国时期,什么王郎、孔融这些电视剧里看上去像是弱鸡的家伙,其实都学过剑术,可以上阵砍人。

“小子吴咏,见过尹大人!”吴咏恭恭敬敬地上前行礼。

“吴侍读,当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啊!哈哈哈~”尹端看着吴咏,不吝赞许勉励之词。

“太守大人过誉了~”吴咏谦虚一下,接着问道:“不知大人招小子来,所谓何事?”尹端笑道:“无他!此次相招,只为两件事。一是想见见闻名天下的吴侍读,二是代凉州百姓感谢吴侍读的传授之恩。”吴咏一愣,不明白他的感谢来自何处。

尹端于是又开口解释道:“是因为棉花和甜菜!”吴咏这才恍然,原来是这两样作物啊!

于是笑着说:“微末功劳,不足挂齿!太守大人如此兴师动众,着实令小子汗颜啊。”尹端摇摇头,正色道:“吴侍读久居中原之地,或许不明白这棉花和甜菜对我凉州百姓的重要性。”以前凉州因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有限,百姓生活也是困苦不堪。

尤其是冬季时,因为缺衣少食,时常有人冻死。但今年因为朝廷普及甜菜和棉花,凉州顿时变得不一样了。

原来那些因为眼界不高,拒绝种植的人,在看到棉花和甜菜收获后,做成的棉衣和糖浆,立刻后悔不已。

棉衣结实还保暖,糖浆出产率极高。结果这些物品在凉州卖得很快,百姓一年的收成能抵得上过去数年了。

尤其是那些凉州的大族,占着大量的土地。如今有了这两样作物,他们以后再也不是中原士族看不起的存在了。

吴咏作为后世的灵魂,当然知道棉花和甜菜对于北方人的重要性。先前提过甜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从瑞典移植到西班牙,是热带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

而且把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那个世界的十八世纪后半叶。所以,现在的北方汉人们哪里知道这个棉花和甜菜的用处,他们大多数人以前见都没有见过!

吴咏必须让许多北方汉人学会种甜菜,学会种棉花等经济作物,这样即使他们不能种植粮食,也可以跟产量地区换粮食吃,从而减少忍饥挨饿的风险。

就像后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实力也不强,产量极低的农田,首先得种粮保证吃饭的需要,生存是第一要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