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26章 打算去游学

第226章 打算去游学(1 / 4)

如今的朝堂上,早已没有了仗义执言的官员,大家都在想着争权夺利,打压异己。

近来,最出名的就是段颎和张奂的恩怨。段颎出任司隶校尉这件事,把辞官归乡的故大司农张奂吓了一跳。

他知道麻烦事又要来了。张奂任度辽将军时,为攻击羌人曾与段颎相争,互不相服。

以前在治理羌乱的时候,张奂时常指责段颎对羌人的手段过于残暴和歹毒。

而段颎就用‘妇人之仁’进行反驳。两人的恩怨,与他们的人格无关,而是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观念。

建宁三年,张奂因看不惯十常侍的所作所为,便辞去官职,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从而回到弘农,自此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诵儒经。

其实张奂本人和他的家族却不是弘农人,他原本是凉州敦煌渊泉人,表字然明,与武威姑臧的段颎还是半个同乡。

后来张奂求学于太尉朱垄,又屡立边功,一度调任中央,曾上书要求举家迁徙弘农,才有弘农张氏一说。

如今段颎出任司隶校尉,可谓是位高权重,于是便想逐张奂回敦煌,将其杀害。

也是张奂为官多年,在朝廷上还是有些耳目。虽然辞官,但朝廷的大事还是略知一二段颎的想法一出来,便有人通知了张奂。

张奂知道他此时的处境,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便写信给段颎谢错。

\"小人愚昧无知,得罪州将,千里托命,以情相见,您仁爱笃实,看我辛苦,我打发去您那儿的人还没有回来,又接了您的信,恩诏很清楚,前已写明。

只是州里限期切促,郡县惶恐。”

“我延颈企足,忧心惶惶地等待着去人的报命。我父母的骨虽已腐朽,而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为我说说话,那您的恩泽流于黄泉,及于后者,这不是我张奂生死所能报答的。”

“没有毛发的微劳,却想求人丘山之用,这是淳于髡所以拍着大腿仰天大笑的啊。确实晓得所说的话,一定要为您所讥笑,但是,还是寄以希望,为什么呢朽骨对人本来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文王却把他用棺埋葬;死马已再没有什么用了,但燕昭王以为是宝。党同文王、燕昭王的德,难道不伟大吗”

“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在困穷之际,就槌心。现在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了极点。我同您都生在圣世,我独为人所不理的人。孤独微贱,无人可与告诉。您如果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段颎虽然性格刚猛,但见到信中所写情真意切,也不忍加害张奂,便收回了成命。这件事在段颎的大肆宣扬下,很快便传遍了洛阳的大街小巷。吴咏听闻此事,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息。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