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181 就没这命了

181 就没这命了(1 / 5)

此时,写这本书的张一凡过来了,宋濂师徒俩,便不用争论,直接请教张一凡了。

于是,在朱标的旁观下,张一凡又给宋濂师徒俩讲解了起来,甚至还现场动笔写写画画算算。

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张一凡用毛笔来运算就显得很别扭。

好在他们都知道驸马其实开蒙也就不到两年而已,毛笔字写得差,并不意外。

讲解完成之后,方孝儒不由得叹道:“驸马,您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律的?”

格物致知,这是儒家圣贤就提倡的。但是,要想格出个一二三来,那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种不容易的事情,到了驸马这边,却仿佛成了吃饭喝水一般常见!这让有神童之称的方孝儒,也不由得敬佩万分了。

张一凡听了,只是笑笑道:“我也不知道,就是看着看着,脑中就觉得这样了!”

方孝儒:“……”

宋濂:“……”

朱标:“……”

好吧,这才是真正的天才!

他们几个,在藏书阁这边,又是待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朱标现在有個习惯,等到了傍晚,就开始闭门写东西,把他今天的收获写下来。

他在香山县已经差不多待了十来天,也确实将香山县了解了个遍。

本来的话,他就打算回京师了。但是,在张一凡、朱镜静以及太子妃的劝说下,就准备休息两天,来个所谓的劳逸结合。等到了京师,就没这命了。

张一凡也有借口不去处理公务,陪着朱标休息几天,一个不小心,还真把游泳学会了。

就在朱标准备回京的时候,年初时候派往南洋的船队回来了。

这支船队前往南洋,最主要的目的,是考察那边的农业情况,看南洋有没有可能成为大明朝的粮仓。

朱标当然也是非常关注,便和张一凡一起去听了禀告。

调查的结果,是南洋确实物产丰富,但是,当地人很懒,够吃就成的那种,且耕种水平落后。如果能像大明朝的百姓那样种田,那粮食绝对会是非常多的。

朱标听了,便对张一凡说道:“如此情况,那我回去和父皇说说,让他们多进贡粮食好了。”

张一凡一听,便连忙开口说道:“进贡的话,不划算。你看是不是可以这样,我们放开和南洋的买卖,如果从南洋运来粮食,我们可以少收税或者不收税,卖给他们瓷器、茶叶等东西?”

朱元璋同学就有个毛病,他把一些人际之间的关系,用到了国与国之间,比如,好面子这点,天朝上国嘛,藩属国朝贡,他得还礼几倍,以至于藩属国来进贡一次,就赚一次。

而到这洪武十年,南洋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