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从李元芳开始>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内卫阁领,忠武将军李元芳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内卫阁领,忠武将军李元芳(3 / 5)

同中书门下三品,为辅政大臣。”

这种场合下毋须蹈舞,李义琰直接拜下:“谢陛下圣恩。”

群臣对此并不诧异。

这位从不徇私的刚直老臣,李治原本就很敬重,安排到内卫阁领的位置上立些功劳,再顺理成章地入阁为宰相,后来李义琰出使吐蕃立功,其实就能入阁,是关内大灾外加李治昏沉不醒,耽搁下来,现在则是补上。

这只是开始,李治接下来又道:“郝处俊,官复门下侍郎职,兼户部尚书,为辅政大臣。”

郝处俊并不在此处,但诏书无疑会很快送达。

听着这两位领命为辅政大臣,武后呼吸终于微微急促起来。

她不惧怕李义琰升官入阁,她有的是手段对付,但郝处俊本来就是老牌宰相,之前好不容易将他压下去,现在又官复原职。

关键是这两位都时反对她的,此举象征意义太大了。

还没结束,李治继续道:“兵部尚书裴思简,迁中书令,为辅政大臣。”

“洛州刺史郑仁通,进尚书右仆射,为辅政大臣。”

“中书侍郎来恒,迁尚书左仆射,为辅政大臣。”

群臣高呼:“陛下圣明!”

李世民给李治安排的辅政大臣是一文一武,文是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武是李绩,为开府仪同三司。

现在李治却一口气封了五位辅政大臣,又是五位政事堂宰相,看似更加信任,实际上是分摊了各臣的职权,让太子上位后更容易掌握朝局。

压制臣子权力的行为,李治做起来轻车熟路,群臣也早已习惯,毕竟与这位圣人暗暗斗争了二十多年,关键是这种为太子铺路的意义,让希望朝局安稳的臣子松了口气。

应该不会乱了。

李治安排完太子的辅政大臣后,整个人的精神又衰弱下去,这才看向旁边那道整日陪伴的高髻身影。

武后此时的眼神里,没有了不必要的柔情,没有了志在必得的信心,有的只是一抹认真的恳切。

这是她每日处理政务时的状态,八个时辰,日日如此,千头万绪的朝堂局势,在她手中总能化解,李治再清楚不过。

相比起来,太子仁善,身体又差,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朝堂,更承担不起一个圣人应有的工作量,或许李治现在安排得再好,但要不了多久,权力恐怕还是会被臣子窃夺。

所以这数个月来,武后一直在李治耳边念叨的一句话,就是“军国大事有不绝者,兼取皇后进止”。

这不代表她能决定军国大事,是军国大事有不能决定的地方,新皇可以参考其意见。

这个度把握得很妙,换成别的女子,如此模糊的权力几乎等于没有,但对于武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