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中华第一帝国> 512:会移动的水雷?

512:会移动的水雷?(1 / 4)

水雷是中国人发明的,早在1558年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文字记录,并且被运用到军事当中,但是后来这种技术还是被西方列强给改进了,中国人依旧只能跟在后面去追赶。

前些年的时候,虽说中国海军并没有真正崛起,但是对于海军装备的研制却并没有缩小,甚至在很多陆军的研究所里,每研究出一款武器装备,就会相对应的进行海军版的改造。

比如说鱼雷,本身是从外国购买了先进鱼雷进行拆解分析,学习其设计经验,但是未曾想到自己的鱼雷才刚刚设计好,并且通过了实验,一位脑洞大开的研究员便想起了曾经在研究所内看到过的那份资料,于是乎,便对鱼雷进行了改造,采用了冲天炮的设计理念,然后就设计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火箭炮。

不过这个设计目前并不稳定,攻击距离短,甚至会根据不同的因素而导致在空中爆炸,实战效果很差,还需要继续研制。

火炮什么的也是同样的方式进行研制的,像军舰上的高射炮,其实就是将陆地高射炮进行改造,增加了一个固定的炮座,然后将其焊接在军舰上,但是考虑到射界的问〖*中文网

M.35zww.题,所以又将射击角度进行了封存,避免意外的伤到自己。

像这种例子更是多的数不胜数,也直到现在王思锐才明白,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前,华夏的国力军力拼不过国外,说什么发展起步晚,基础不好,没经验,这些都是扯淡,拖累华夏发展的根本原因便是当时的制度。

无论干个什么都需要开条子,工厂生产需要下任务,下指标,否则就算是闲着也不能乱接单子。科研所的研究也是上面下任务,限定资金,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研究出好东西来?

在科研所里,王思锐充分的给予了这些研究员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并且根据后世军中的一些武器装备,列出了一份详细的单据以及装备的性能要求等,这些研究员在见到这些单据之后,或许不一定会立刻起到作用,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他发现了一个很相似的东西,那么或许就会忽然间联想到这个上面,一个意外的决定,或许就有可能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所以说,现在中华帝国在军备方面追赶了上来,并且走到了世界前列,靠的就是这些其实并不缺乏想法的科研人员们,但是这样做的坏处就是,有可能会浪费掉大量的研究资金。

比如这个水雷,脑洞大开的研究员竟然想到了将鱼雷的设计理念添加到鱼雷上面,不过庞大的体型,加上其他的因素,所以速度并不会太快,但是也可以保证以五节的速度向前行驶,最大行驶里程十海里。

九艘护卫舰被派出去了七艘,这七艘护卫舰立即开足了马力,以三十二节的速度迅速的向着两侧奔去,然后朝着日军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