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中华第一帝国> 454:什么是空军?

454:什么是空军?(1 / 4)

不论外界的形势怎样?舆论又是怎样?在中华帝国的内部,高层们之间始终都没有忘却他们的立场,也始终在朝着那个目标而努力着。

如果说前几年国际形势还不太明朗的话,那么现在,国际形势已经开始渐渐的明朗了起来,世界大战之前的阴霾已经开始出现,德国不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即便是在陆地上战胜了法国,但实际上却依旧要受制于英法等国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德国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现在看起来他们的确是胜利者,可实际上呢?他们仅仅只是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而已,在经济上,资源上,依旧要落后于英法,而德国迫切的想要增加他们的实力,同时不惜将祸水东引,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但是对于德国人这种拿潜在的队友挡刀的事情,还是引起了中华帝国方面的不满的,特别是王思锐,他本就没有在意德国人在之前的种种恶迹,虽说在合作上坑了对方一把,但只能说是双方各有所需,算不上谁坑谁。

德国人的算盘打的挺响的,但别人也不是傻子,英法美等国一时被德国人给迷惑了眼睛,但是王思锐作为当事人〖.

n

e

t,会被德国人给迷惑吗?你德国人想看我们在俄国战场拼杀,消耗实力,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想看你们去厮杀,然后由我们来坐收渔翁之利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像德国人这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计一切的方式,还是很让人讨厌的。

于是,王思锐下了一道很丧心病狂的命令,先是送俄国工程师们离开工厂,让他们返回德国,反正该学习的也都学的差不多了,让他们一直呆在这里也不是个事。而这次这些人的离开,中国方面可就不管了,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必要告诉我,我也没必要给你打掩护,你德国既然做出了这种事情,那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而另一方面,在德国工程师离开之后,所有工厂全部停产,对野猪坦克的生产线进行全面的改造,只保留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备件,改造过后的生产线,加上新建立的生产线,年产量大约在两千台坦克左右,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后面还要生产更多的坦克,以及步兵装甲车等车型,这个数量可是极为庞大的。

所以,对于工厂的目标,是未来三年内达到年产坦克(二号)两千台,自行火炮一千台,步兵装甲车一万台。除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稍微有点难度以外,步兵装甲车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

步兵装甲车的生产难度并不算高,安装上一台二号坦克的发动机,它的装甲只需要抵挡75毫米步兵炮即可,它的重点在于速度和防护,对于活力方面没有任何的要求,只要求配备一挺防空机枪即可,其余的火力可以在装甲侧面开凿射击孔,由内部的士兵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