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中华第一帝国> 255:两广

255:两广(1 / 4)

对于这支花费了重金打造的神mì

部队,王思锐对于他们的要求可不仅仅只是精锐这么简单了。

事实上,这支部队就是完全按照后世的特种部队来打造的。

无论是装备,亦或者是待遇,全部都要比现在的部队高出了不止一个等级。

殊不知,从一开始的四百人,到一个月之后的八十七人,王思锐投入到这支部队身上的资金,已经足够给一个团的部队发军饷了。

虽然目前部队的人数被缩减到了八十七人,但是对于预算,王思锐却并没有削减,反而是继xù

稳定在了之前的经费数额上。

当然,有了好东西,那么就一定要尽快的将其产量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成本,甚至是让自己的汉军能够引领世界陆军潮流。

但事实上,仅仅只是为了凑齐这八十七人的装备,就已经是让王思锐头疼不已了。

&nbsp〖@中文网

Mn

e

t;超科技所带来的好处必然是显然易见的,看看这八十七人的火力配置。

一个班配备一支狙击步枪,九支突击步枪,十把手枪,一共六十枚手雷。这样的火力配置,简直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可缺点也同样的很明显,目前效率低下的运输环境,产量严重不足的兵工厂以及弹药厂,都无法为部队全面换装提供保障。

即使目前的工业规模,在全力生产的情况下,也仅仅只能勉强保证目前部队所需yào

的物资。

像突击步枪这种吞弹大户,大规模的装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事实上,这八十七人的装备,也全部都是由科研所那边直接生产的,毕竟那边是搞科研的,小规模的生产一些装备还是没问题的。

可如果当你知dào

搞出这些装备所花费的代价是多少的话,那么一定不会再去纠结为什么不全面换装了。

简单点说,十支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必须要挑选质量最好,各个参数都排名靠前的来组装,虽说他们是科研室,但毕竟没有搞过这个,王思锐给他们提供的指导意见也是比较懵懂的。

毕竟王思锐又不是科研人员,他最多也就只能为科研所提出武器装备的要求,以及研究的方向,让他直接告sù

参数,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王思锐也只是个人,而不是神。

就是这十根枪管,科研所那边就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日夜不停的制造了近千根枪管,最终才从这近千根枪管里面勉强的挑出了十根还算是合格的枪管。

至于那些没有被选中的枪管,则是直接报废回炉,重新冶炼成钢铁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