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节(2 / 4)

准目标,向着御书房的方向狂奔。

“分散,抓刺客,不然提头来见!”

当值的统领从未见过如此难缠的对手,派人先一步禀告皇上万俟玉翎。

彼时,莫颜正在御书房看关于鲍知县提交的关于修改大越律法的意见。

这是个硕大的工程,从律法颁布到传达各个城池,要让父母官们对律法了若指掌,还需要一定时间。

最好的办法,把新律法作为大越科举的内容之一,慢慢地渗透下去。

未来官员们都是在科举中培养,这样省时省力,也好普及新律法。

其中有一条,关于百姓们提出质疑的案件,不可直接定案,要上交到各个府城,由当地所在知府重新审理。

如若还是引起比较大的争议,继续向上级递交,交由刑部各位大人研究解决。

“恩,必须明令禁止私刑。”

莫颜翻看几页,把重点誊写出来,并且下方用朱砂划线。

各地呈上的卷宗,每年都有厚厚一沓关于私刑的案例,其中多为迫害女子,浸猪笼,沉水塘,屡见不鲜。

还有一些对于偷窃的惩罚,过于严重。

莫颜在颍川靠山村的日子,听说村里有人偷鸡摸狗,村民们对本村人采取容忍的态度,最多就是夜晚站在村中的小土包上吼几嗓子,指桑骂槐,不敢点名道姓。

一个村里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硬,有那老实本分的人家,丢点东西,就自认倒霉,吃个哑巴亏。

但是,只限于本村人。

对于外来者,他们就没那么好说话,同仇敌忾,抱成一团,用私刑鞭打偷窃者,轻则重伤,重则致死。

大越的村子通常都是族人聚居,他们对自己人和外人分得清清楚楚。

法不责众,整个村子的人打死外来偷窃者,县老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从审理。

鲍知县在上丘做官,非常厌恶“法不责众”,其中存在的漏洞要填补上。

万俟玉翎坐在龙椅上,低头批阅奏折。

自从允许大越各地父母官上书,御书房的奏折就翻了几番,摆满整个桌子。

南边水患,灾民正在被安置转移,南水北调,挖隧道的工程正式开启,要银子。

聊城和北地的士兵需要大笔军需,洛峰领着部分大越军队,和大吴冯相正在对峙,一方进攻,一方死守,僵持不下。

下丘被蛮族控制的铁矿,打铁的匠人造出大批武器,还未来得及运走,全部在山洞中被大越截获,下一步运往边境,作为己方的军需补充。

“吕志的奏折。”

吕志是莫颜的大舅舅,目前在西南任职,因水患忙得焦头烂额,同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