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西周长歌> 三百七十五 中原砥石

三百七十五 中原砥石(2 / 3)

。其时,自治诸侯意味着几乎是完全意义上的军政治权。只要不反叛,只要向天子纳贡称臣,中央王室对自治诸侯几乎没有干涉。

新战胜国之意图,重心是要通过保留并尊崇先朝王族,使天下庶民信服本朝之王道仁慈,从而心悦诚服地臣服于新王朝。

然则,事实却总是与新战胜国的期望相反。先朝遗族一旦作为治权诸侯存在,便千方百计地图谋复辟旧时王制,最终每每酿成颠覆新政权的祸根。最先尝到苦果的,恰恰是力倡王道德化的周室新朝。

周人自诩德治天下,灭商后非但准许殷商遗族原居故地做自治诸侯,还分别将神农氏,黄帝,尧,舜,禹等「圣王」的后裔部族,一律封为自治诸侯。

然而,仅仅过了两三年,周武王刚刚病逝,殷商遗民首领武庚立即策动了大规模叛乱,非但联结了几乎所有的「圣王」遗族诸侯与东方夷人部族大举叛周,且匪夷所思地鼓动了周室王族群中的反叛

势力一起反周。其声势之大,差点儿淹没了这个新王朝.

全靠着那位雄谋远略的周公旦的全力运筹,周王朝才终于平定了这场以殷商遗民诸侯为根基的大叛乱。

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华夏内战,更是一则极其惨痛的治国教训。

它使普天之下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有着数百年悠久传统的先朝王族,其复辟祖先旧制的愿望几乎是永远难以磨灭的;若不能将先朝王族后裔与其赖以生存的遗民分开治理,有治权的旧王族便随时有能力发动复辟战争。

自诩德治的周王室终于醒悟,重新确立了一种新的诸侯制度:以周王族做遗民聚居地的诸侯国君,以周室礼法治理殷商遗民,如此便有了以周武王少弟康叔为诸侯国君,而实际「收殷余民」的卫国;先朝王族后裔的祭祀地虽保留「诸侯」名义,然先朝遗民却最大限度地迁徙到前一诸侯国,如此便有了重新选择的殷商王族后裔微子开的宋国。也就是说,殷商遗民与殷商王族后裔从此脱节,分为两个诸侯国。

隗多友皱着眉头听了半天,这才咂摸出了些许滋味:「这么说,成周八师驻于此地,主要就是为了防忌宋国公室与卫国的殷商遗民?」

「本来是如此,」芮良夫点点头:「可自从先夷王烹了齐哀侯,连齐国也要防着了。如此情势,成周八师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动啊!」

「齐国?伯姬公主不是嫁过去了吗?难道还会有什么异动?」

「目下自不会有异动,但若是成周八师这方砥石挪走了,只怕中原的蛇鼠马上闻风而动,局势将不可收拾啊!」芮良夫无奈地摇摇头。

隗多友抚摩着王书上深深镌入竹简的刻刀痕迹,陡然间下定了决心:「大王所定的这十条军政整肃方略,期限几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