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西周长歌> 三百七十一 整军方略

三百七十一 整军方略(2 / 3)

荣夷摇摇头:「我先来与召相商榷。若可行,便提交大王朝议,再分派干吏前往两大营与司马府逐项实行。」

「为何?太傅是想既成事实,先斩后奏?」召伯虎颇没好气。

「两位将军相距遥遥,来去耽误时日,若有僵持,反为不美。先与召相计议,是想讨相国一句实话,如此制度但得实施有成,于大周朝强军究竟有利有害?」.五

「太傅用心了。」召伯虎脸色稍缓:「平心而论,若得施行,必定有成。」

「既然如此,召相与大王尽可放心,三年后保你兵精粮足,再也不会左支右绌!」

「可老司马年事已高,怕操持不了此事啊!该当如何?」

「夷这个太傅目下也是闲职,某可兼任副司马,一力促成此事。」

「你——」召伯虎顿时愕然。

荣夷微笑着起身一躬悠然去了,召伯

虎却兀自愣怔着。

旬日之后,周厉王姬胡的王书已下。不仅完全支持荣夷的整军方略,为了他行事更加名正言顺和少些掣肘,还恩赐年事已高的老司马归乡荣养,由荣夷正式就任司马。

荣夷深感王恩重大,当即全副身心地忙碌起来。

大周的军制自武王时代开创,还算是实用有效的,但与荣夷提出的方略一比,立即觉出了原有兵制的缺陷。譬如兵员,大周历来只在三种情势下征兵:一则是大战之前,一则是大军减员严重之时,一则是大败(或猃狁,或楚蛮)丧师之后朝野汹汹要复仇之时。如此征兵,因了兵员入营训练的时间有限,不能立即与战阵之师融为一体。

为了最迅速地形成战力,有征战传统的部族往往是成年男子全体入军,而偏远山乡的渔猎游牧族群则往往一卒不征。时间一长,关中本土的男丁人口始终紧缺,形成「田无精壮,家皆老幼,市多妇人,工多弱冠」的腹心虚空。

若以荣夷之法,年年依各地方人口多寡来定制征兵,非但成军人口大为扩展而源源不断补充大军,且每一次量都不大,使新兵训练可以充分利用无战时光从容进行。最大的好处,是使关中老周部族人口得以渐渐恢复,王畿元气渐渐充盈。

再譬如兵器打造,历来是由官府作坊与军营作坊完成的,各种兵器打造的规格完全以工师传统而定。骑士剑之长短轻重与用料总有种种差异。步卒之长矛盾牌亦各有别,同是木杆,木材遴选各异,长短粗细亦无统一尺度。尤其是大型兵器如弩机,塞门刀车,大型云梯等,部件虽则大体相同,然因其小小差异,根本不可能通用。

其中弩机使用的箭镞箭杆消耗量最大,然打造箭镞的数十家作坊属铁工,制作箭杆的作坊属木工,打造也是各有尺寸,乍看差别不大,然装配为整箭用上弩机便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