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1 / 4)

纪宗庆征战沙场多年,他不畏惧死亡,不过,他却害怕妻女孤苦伶仃,生存艰难。

他只要清醒,就思索这个问题,最终做出一个决定。

他决定,将这个揭露的期限,定为五年。

纪宗庆独子已经战死,膝下仅余一对爱女,他死后,孀妻弱女在世,恐怕多有不易。

他不得不为她们多多考量。

好吧,他其实很了解自己胞弟的德行,对于对方是否能照顾好侄女,持否定态度。

纪宗庆拜托了自己的老母亲,让后者多多留意,等女儿们出孝,给选两门好亲事。

何太夫人为人,身为儿子未必不知。但有妻子在,婚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这个承诺在前头,他还是可以放心的。

至于为何将揭露通敌之事推迟,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避免皇帝赐婚。

为国捐躯,而后大义灭亲,纪宗庆即便死了,也必会受到朝廷大力褒奖。

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恩泽纪婉青姐妹。

皇帝要恩泽功臣遗下之女,最好的法子,当然是赐婚了。

选一个身份不低的宗室子弟,圣旨赐婚,表现了皇家对功臣的看重,为此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高功遗孤哪里是那么好当的。

这种赐婚面子光鲜亮丽,实际苦处多多。纪婉青姐妹说到底,也就个丧父之女而已,侯府易了主,实际已没了娘家依靠。

宗室亲王郡王家的子弟,身份高贵,明面固然会供着这个赐婚下来的妻子,但他心头气儿未必会顺。

古代是男权社会,夫君心气一旦不顺,苦头只有自己能知道。

即便这方面问题侥幸没了,王府妻妾成群,关系复杂,纪宗庆也不希望女儿们置身其中苦熬。

大女儿聪敏,还能熬着。小女儿这性情这身体,根本熬不下去。届时有个万一,皇家高墙大院,孀妻根本无处说理去。

纪宗庆希望女儿们找个普通和善的人家,和乐一生。

五年后,女儿们肯定都出阁了,或许还生了外孙。届时,蒋金将一封书信给女儿,一封书信给东宫皇太子。

纪宗庆毫不怀疑皇太子能耐,到时东宫势力不可撼动,四皇子也长成了,到时候怎么抉择,就看殿下的选择。

而通敌信笺,他则放在大女儿的陪嫁中。

写给大女儿的书信,他仅拣选着说了一些,让她配合东宫来人;而写给皇太子的书信,他详细说明情况,请了罪,末尾,还恳切请求对方,护荫自己妻女一二。

有了取信笺的过程,皇太子观感应会更深刻一些。

好友东川侯王泽德的异常之处,纪宗庆隐隐有察觉,可惜他已垂死,根本无法再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