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言情小说>半世清情> 第29节

第29节(1 / 3)

云烟几乎惊惧的默默抿唇低下头,端正恭敬的福身。

午门鼓响,动人心神。

大臣们工工整整的列队进去,在巨大而空阔的宫墙下显得是那么渺小。

当鲜红的大门再次合上时,云烟觉得这巍巍紫禁城有些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静静地蛰伏在这苍茫大地,冷眼看着这人间冷暖,不知道吞噬了多少岁月故事和纷繁人心。

但是,紫禁城仍旧是那么美轮美奂,引无数人折腰。

阳光出来了,照耀在午门高大宫殿正脊飞檐的螭吻上闪闪发光。

螭吻,龙之第九子。平生好吞,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龙之第一子,囚牛。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龙之第二子,睚眦。

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之第三子,嘲风。

平生好险又好望,形似兽,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紫禁城规格最高的正殿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太和殿也是唯一一座十只仙人走兽的殿宇。次要的殿堂则都要相应减少。而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是九只仙人走兽,少最后一只行什。

它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凤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之第四子,狻猊。

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这只神似狮子的龙子连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是很英俊轩昂的动物。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对其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