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1 / 2)

第一次比较严肃的讨论这个问题。关于写作,我面临着无法超越的难题。突然发现,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去写,是我失去了灵感,还是我从来就不懂什么是创作。

我读过很多经典。不管国外还是国内。很少读网络。因为我始终认为经典毕竟是经典。但现代社会,纯粹的文学被边缘化了,却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以娱乐大众为主的所谓“文学体系”。比如网上较为流行的“凡尔赛文体”,还有一些青春伤感。

读经典,是在我成年以后。我从13岁开始写。那时读的最多的是郭敬明的伤感,还有安妮宝贝颓废的文字。因为受的影响较深,我直到现在仍走不出这种文体的束缚。

从13岁我坚持写作到31岁。由一开始的喜爱慢慢会变成对功利的追求。有时候会困惑,我要不要写下去。我能否成功,我写的东西是否能把我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一直默默无闻,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有时候走在路上,会看到一些人发传单,什么作文辅导课。写作需要灵感。而灵感这东西是最捉摸不透的。当灵感到来的时候。大脑的思考速度比我打字还快。灵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所谓作文辅导课,他们只不过为作文提供一个框架,让学生在这个框架里不断填充物品。思维被禁锢了。就没有了创造性。独特性。

我没有读过关于如何写作的书。因为我害怕思想被禁锢。会跳不出那个框架。

创作的题材或许会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我是一名最低层的打工者。受掌握的技能,知识所限,如果让我去写一位科学家的生活,那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为什么我写的最多的是关于情感类的。爱是不关阶层,知识文化,最普及的,我们都能拥有的本能。无论你贫穷或富有,爱和被爱所受的力度是一样的。有时候会为了增加剧情的美感,会对男女主角添加一些光环,我会尽量不偏移现实的构造。对于我不擅长的领域,我会尽量避开。潜意识里会有一种责任感。要对得起看我写的文字的那些人。

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虚构。比散文较难掌控。有较强的叙述能力,架构要大,人物要立体。剧情要饱满。

貌似懂了一些创作时的技巧。但运用起来颇费周折。我擅长写短篇,短篇不需要大篇幅的去介绍人物的背景,甚至不需要过多对话。因为对人设,我还没有掌握完全。常常写着写着,就会偏移最初人物的性格设定。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长篇仍旧是我的短板。

喝了一杯茶,有可能就会牵扯出一篇茶论。走在大街上,有可能就会思绪乱飞。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抽象化。

文学这东西,像一团雾。深陷其中,用大半生的时光去寻找正确的方向。而对于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