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1 / 2)

她有时叽叽喳喳停不下来。有时缄默不语。

我想听她说话。

只有当她说话时,我才能真正平静下来。

她存在另一个空间里。安静的存在着。我对她说我在写一本书,名字叫【蓝色森林】,每当我想起紫英这个角色时,会抑制不住的哭泣。

她问我为什么会哭。

我说,我同情她。

她是悲剧式人物。爱的卑微,却爱而不得。

按照最初的构想,雷小燕出场的次数很少,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后来我添加了她,仅仅为了凑字数。并无任何意义而言。

我没有写出完整的故事大纲。每天,我会想很多事情。迷茫,困惑。灵感是难以琢磨的东西。

我想写到50万字,可是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像一条直线已经快到终点。也许20几万字就能写出结局。这是不好的征兆,将剧情越写越窄,我想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想法,它应该是广阔的,耐人寻味的。

我不想写太煽情的东西。写来写去还是跳不出这个笼子。创作时遇到的瓶颈,绞尽脑汁构思的情节。

体会过胳膊累的酸痛在也抬不起来的时刻吗。

体会过半夜无法入眠只是因为想不出故事情节吗?

体会过为完美的塑造角色将自己快逼成大脑分裂吗?

【蓝色森林】里有很多角色,而唯一让我无法释怀的却是紫英,也许因为她够悲剧吧。相反的,对林木节和黄珈蓝却没有多大感触。他们的名字在我记忆里就像白开水一样普通。甚至还不如以前我写的陆孟晨与于佳荷那样深刻。

我与常人的记忆不同。

我会忘记我写的故事情节,却不会忘,我曾写下的名字。我也不会去翻看过去写的东西,会觉得幼稚可笑的狠。通常被我称之为“作品的尸体”。如果有谁问我,最喜欢自己创作的哪部作品,我会告诉他们,是下一部。

人不会停在原地不动。

年龄增长,阅历增长,写出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或许我天生为写作而生,骨子里的浪漫情结让我与现实脱节。

现在我写的东西是我想要去写的东西。究竟有没有人去看,我已经不在乎了。余下时光,我只想取悦我自己。而有时心会变软,坏人塑造的不够坏。剧情的走向就会偏平淡。我并没有在黄珈蓝和林木节身上寄托什么情思。在写作之前,我会听很多歌,耳朵快要炸掉,去培养悲伤的情绪。

像演员在表演前酝酿情绪一样。

我喜欢写作,尽管有时它让我无比痛苦。痛并欢喜着写下的每一个字。

不知道能不能将【蓝色森林】的剧情写的广阔一点,不想那么快写到结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