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大明惊变> 第51节

第51节(2 / 11)

准许襄王每逢节日,可以带着子孙们出城打猎——

这是极度信任的表现。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就有规定,不许藩王私自见面,不许出城。后来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防范更严,生怕藩王借游猎为名练兵起事,所以严禁藩王出城打猎。明英宗如此特许襄王,是表示对叔叔毫不猜疑,推心置腹。

有一日,叔侄在便殿欢宴,襄王朱瞻墡说他在路过汴梁时,当地父老拦路告道:“按察使王槩贤,以诬逮诏狱。”

因为襄王一句话,朱祁镇立即下旨释放了王槩,并任命王槩为大理卿。

朱瞻墡辞归时,朱祁镇亲自送到午门外,握手泣别。朱瞻墡逡巡再拜,伏地不起。

朱祁镇便问道:“叔父是不是还有话说?”朱瞻墡顿首答道:“天下人望天下大治如饥渴,愿陛下省刑狱,少赋税薄敛。”

朱祁镇闻之大为感动,拱手称谢道:“叔父良言,谨当受教。”叔侄二人这才依依惜别。

朱祁镇一直目送襄王出了端门,才转身回宫。可见在他内心深处,并非无情无义之人,甚至包括他对王振的念念不忘。因为徐有贞和石亨先前曾经在明英宗面前大力诽谤襄王朱瞻墡,自此以后,朱祁镇对徐有贞和石亨两人的话也不是完全相信了。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下诏大赦天下,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对拥立他的人大加论功行赏:曹吉祥被任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三大营,掌握了京城的军政大权;石亨进爵忠国公,石亨的侄子石彪为定远侯;张軏为太平侯;杨善封兴济伯;唯独徐有贞只升为兵部尚书,没有进爵。这些人一夜之间都成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之所以对徐有贞另眼相看,自然是不能忘记徐有贞曾有臭名昭著的南迁之议。此时的朱祁镇,已经不是八年前懵懂无知的天子,经历了长年累月的囚禁生活后,他开始明白许多前尘往事。他仍然是个念旧的有感情的人,虽然他不能忘记旧恩,但也不能轻易忘记旧恨。

关于论功行赏一事,还引出了其他事端。曹吉祥有一个亲戚叫董兴,当时是京营都督。董兴对那些因为夺门之变一夜暴发的人十分眼红,便想出了个冒功的主意。他跑去告诉曹吉祥,说朝野上下“浮议”纷纷,都认为夺门之变太过容易,那些受到重赏的人根本不值。紧接着,他给曹吉祥出了个主意,只要大封功臣,就可以显得夺门之变的胜利得来多么不易。曹吉祥觉得有理,与石亨商议后,两人列了长长一张冒功的名单,交给英宗,大谈当时局势的险恶,以及夺门的艰难。英宗一切照准。于是,跟夺门没有任何关系的董兴被封为海宁伯,跟石亨交好的孙镗[7]被封为怀宁伯,京营将士升官晋级的多达三千人,滥封官职的程度,甚至引起了整个朝廷的普遍不满。

曹吉祥和石亨这样一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