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大明惊变> 第1节

第1节(2 / 8)

之士,不下百万众”,历史上将这一政权称为“北元”。终明一朝,北元始终对明朝的北部边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与威胁,此即史书中所言:“终明之世,边防甚重。”这“边防”,即指明廷为了防御蒙古北元势力入侵所设置的“九边”防线。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乘势而起,烽火燃遍中原大地。义军在与元军的交战中接连获胜,而元朝各地将领拥兵自重,内讧不断,元朝廷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历史的天平开始向义军中势力最强的朱元璋倾斜。

当时天下的局势是——义军方面,朱元璋继承了老丈人郭子兴的势力后,经过多年艰难经营,打败了东南一带最具威胁的陈友谅和张士诚,成为南方割据势力中力量最强的一支。虽然还有陈友定等人割据闽广地区,但势力相对弱小,讨平只是早晚之事。

元廷方面,尽管元军还有相当势力,不过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自为政,不能相互呼应。驻守山东一带的是元将王宣,实力不强,构不成太大威胁。最有实力的是盘踞在河南的元大将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但其人刚愎自用,为了争夺地盘,与占据陕西、甘肃一带的元将李思齐、张良弼等人势同水火,积怨很深。元关中诸将甚至推选李思齐为盟主,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王保保。双方正你来我往,真刀真枪地互相火并,元顺帝妥欢帖木儿多次下诏令,也不能制止。

在局面十分有利的状况下,朱元璋开始了北伐步伐,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五万大军,水陆并进,北取中原,直捣大都[1],从而迈出了夺取天下极为关键的一步。

徐达字天德,濠州[2]人,为朱元璋同乡,自小家境贫寒,却由此而磨炼得性格坚毅,遇事善用脑筋。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当时隶属于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朱元璋回家乡招募兵士,二十二岁的徐达仗剑从军,从此开始了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至正十五年(1355年),徐达因战功被擢升为镇抚。不久,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和州[3]事变。红巾军首领之一孙德崖因其部缺粮,到和州请求朱元璋资助,朱元璋以大局为重,收留了孙德崖的部队。而朱元璋岳父郭子兴与孙德崖素有嫌隙,知道后很是生气,亲自从滁州赶到和州训斥朱元璋。孙德崖听说后有些害怕,便打算悄悄地溜走,却被郭子兴派人抓住。孙德崖部下听说后大为气愤,一场内讧即将发生。

刚好此时朱元璋赶往孙德崖军中,打算为其送行,结果被孙德崖部将趁机扣住,并扬言要杀掉朱元璋为主帅报仇。徐达在城中听说朱元璋被孙德崖部将扣为人质,生命危在旦夕,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到孙德崖军中劝解,并请求代替朱元璋作为人质。后来经过多方调解,孙德崖、朱元璋均被对方释放,一场危机得以平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