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唐苟富贵> 第13章 李治的新身份-下

第13章 李治的新身份-下(2 / 3)

劳的苦力,换来的确实低微的生活,甚至还要为了果腹而发愁自此向北10公里便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平康坊一带)

至此形成了巨大反差,这还是京畿的百姓,这还是贞观之治的伟大时期,其他的时期呢?这还是普通的民众,还有诸多贱籍又是如何黑暗一面呢?京畿以外的百姓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诸多无奈啊,李治叹气

“二郎他娘,快出门迎接贵人了”陈村的里正大声喊道,不多时出来一个约莫四十多岁的妇人

妇人赶忙见礼道

“贵人有礼了,家中落寞,招待不周还望见谅”

“陈母无妨,我与令郎年龄相仿也算是小辈,不用和我客气,我是奉陛下与晋王委托,来咱们褚村做个试点改变之”

通过了解。李治知道了这家现在总共三户人,丈夫和大儿子分别在贞观三年和八年战死了,现在家里还剩下一儿一女,女儿今年18,小儿子16岁。

女儿躲在屋后并未出来见礼,小儿子也很腼腆,但是可以看到手上开始已经有老茧但李治不得不说的这个小男孩真帅…

李治又走访几户,交代了一些事情便返回晋王府了,在路上小兕子对自己今天看到的十分不忍,一直在说:“阿兄,我们帮帮他们吧。”

李治安慰小兕子让他放宽心:“那小兕子也要好好学些东西,阿兄做的事情可少不了我小兕子帮忙出力哦”。

李治对陈母印象是最深的,陈母虽然满目皆经沧桑,发髻也开始并白,但表现是知书达理,腹中气自华的那种

为啥给小儿子起名就叫陈二,这么随便吗,但是这陈二,李治莫名奇妙的,就是看他顺眼,想着这个二,日后必是我大唐之精英

来到书房李治陷入发呆,如果说原来来村子是为了培养自己势力顺便躲灾,走访了陈家村后李治有了巨大改观,真心实意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办小学,一定要办好!

李治的前世是生于农村,但是90年代已经不再为果腹而发愁了,至此以后国内发展越来越来好,虽然农村还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更多在城市生活。

一直到死,其实道理啥都懂,但实际也跟真正劳苦大众远离了

又想到陈母,李治抄袭了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署名(李非恒),喊来管家让他交给裴明礼,转送给陈二

至此不久的时间,一篇名为《游子吟》的诗篇刷爆长安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诸多外地的长安飘或京都漂,这一刻为之感动,纷纷向家中写书,诸多郁郁不得志的士子,工农,商,也开始重新燃起斗志

在长安的某处,一些士人聚会因为《游子吟》而举办盛会,一群人感恩母亲之伟大

随后进入平康坊纸醉金迷,颇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