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元辅> 第283章 正国本(十六)入戏

第283章 正国本(十六)入戏(2 / 5)

有表达反对,而王元辅显然一直都是主张严办的,那这就是内阁的集体决议。

任何一名文官都不应该拒绝执行内阁的集体决议,因为眼下的内阁阁老们可没有任何一位是奉中旨入阁的,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通过廷推入的内阁,法理上完全没有争议,因此他们的集体决议在士林中也是有公信力的。

这是大明朝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作为用来“以小制大”而设立的科道官,你可以反对某一位阁老的观点,甚至激烈点的还可以仅仅因为该阁老对于某件事而发表的言论便直接发动弹劾,然而你的“以小制大”只能针对个人,不能针对整个内阁。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廷推制度。

前文说过,廷推制度实际上是被文官集团刻意拔高了重要性的一项制度,是文官们用来对抗皇权的压力而生生赋予了巨大法理性的。这种法理性可以存在的逻辑就在于内阁既然出自于“公推”,那么它就代表整个文官集团。

什么是朝廷?朝廷其实就是“君权”与“臣权”组成的统治集团。君权固然至高无上,但没有“众臣百官”显然什么事都做不了,故臣权是可以与君权相抗衡的。

然而,大明的君权过于强势,以至于把以往代表“臣权”的宰相制度都给废除掉了。由此,“臣权”不得不搞出一个新的代表来,否则就完全没得玩了。这个新的“臣权”代表毫无疑问就是一路发展至今的内阁。

内阁本来只是皇帝的“秘书处”,但既然如今有了整个“臣权”的代表权,那么但凡一个文官还想继续混,哪怕他是科道言官的身份,也只能针对内阁某一人表示反对,而不能反对内阁的集体决议。

因为,那在某种程度上就好比是站在整个文官集团的对立面,性质极其恶劣,相当于混成“文奸”了。

不得不说,萧大亨虽然此前一直不说话,但一开口就是绝杀。任你钱梦皋巧舌如簧,只要你不敢反对内阁的集体决议,就只能乖乖闭嘴,老老实实遵照执行。

钱梦皋心中长叹一声,暗道:可惜了,要是师相不曾表态同意就好了,甚至哪怕他保留意见也好——那可以解释为他并不认可,只是为了保持内阁团结才不得已保留意见的。

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师相……算了,师相也是迫不得已。赵濲阳为了儿子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居然站在实学派一边助纣为虐,以至于师相在阁中孤掌难鸣,真是毫无廉耻之心,可恨啊可恨!

萧大亨说完,等了一会儿也没等到钱梦皋还嘴,知道他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由得轻哼一声,道:“既然二位科长均无异议,那么就把争议暂且搁置,齐心协力将‘药膳案’彻查明白。

至于皇上如何反应……呵,天塌下来自有高个儿顶着,那是内阁的事,却轮不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