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元辅> 第282章 宫里宫外(三十)议“三让”

第282章 宫里宫外(三十)议“三让”(2 / 5)

,不仅是众大臣,而是为天下所有的人,全天下人都认为您最适合等天子之位!此三让也。

刘恒这才说,既然宗室和列为王侯将相都认为我最合适,那我就不敢再推辞了,于是接受了天子之位,当日傍晚入未央宫。

刘恒傍晚入未央宫,当夜便拜跟随自己的心腹宋昌为卫将军,掌管南北禁军,以张武为郎中令,第一时间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又连夜发布诏书,大赦天下。

登基大典之后,刘恒迎薄太后来未央宫,把原来吕氏集团侵夺的各路诸侯的领地全部奉还,大赏诛吕功臣,加封周勃食邑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邑各三千户,赐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至于“三让”在这件事里的意义,在后世人看来大抵只是文帝作秀罢了。毕竟他人都到了京师,人家劝他继位,他还扯什么请楚王来一同商议,这话三岁小孩都不会信嘛!

然而问题就在于有些“秀”是一定要做的,只有做了这个秀,才算完成了某种程序,才具备合法性,最终让人无话可说。

朝鲜内附当然不是新君即位,但偏巧还真有与汉文帝继位那会儿类似的隐患。

这个隐患便是天下大变,人心不定。

当然,“天下大变,人心不定”的自然并非大明,而是说朝鲜。

众所周知,唐总章元年(668年),唐军灭高句丽,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在汉后首次正式回归中原王朝统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说高句丽国家从此消失,后来的高丽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答桉是新罗。

九世纪末,新罗由于农民反对封建残酷剥削的斗争,逐渐衰落下去。在此过程中,其西南地区的甄萱和北部地区的弓裔,分别成立了后百济国与后高句丽国,朝鲜半岛从而被分裂成了“后三国”。

后三国各自扩张领土,展开角逐,空前地加强了封建剥削和压迫。随之而起的就是土地改革、新官僚机构的形成、佛教的衰弱、儒教的形成等等,这些发生在15世纪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国诞生的一部分。

朝鲜半岛的混乱之世慢慢到了918年,后高句丽的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后高句丽亡国。

王建随即迁都开城(当时叫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