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元辅> 第245章 远东一盘棋(十四)

第245章 远东一盘棋(十四)(2 / 6)

脉情况不理想,便停止了勘查。

该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其实并未进行过基础性的区域调查,后来还是在住友公司的许多地质学家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后,才确定认为北萨地区是金矿富集区,该区更新世火山岩下还可能存在隐伏的金矿,因此才建议用先进的方法进行勘查。

在此背景下,1975~1977年间,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在北萨一串木野地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选定的工作区面积为900平方公里。1975年全区进行了重力测量,1976~1977年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总算查明了主要地质构造。

1978年,于区域地质调查及重力测量的基础上,在大口-菱刈地区(重力高地区)开展了旋伦贝格排列区域电测深和航空电磁测量,结果发现上部、下部为高阻层、中间为低阻层的高-低-高的三层结构。

前前后后经过了十余年的详细调查,到了1985年底,住友矿业公司总结已有资料,终于得出如下认识:

其一,该区火山岩原认为属中新世,经K—Ar法测年发现应为更新世;

其二,含冰长石矿石K—Ar分析证实金矿化年龄为80~100Ma);

其三,重力高和深部电阻率高相当于基底(四万十超群)的局部隆起,而近地表的电阻率低是由热液蚀变岩(矿化带附近含蒙皂石和层间粘土矿物)引起的;

其四,电阻率低带中的激发极化异常,与主脉系的分布极为吻合。在这些研究过程中最令人振奋的发现是,同本矿床类似的地球物理组合(电阻率低带中的激发极化异常)在本矿主矿床西南1.2公里的山田地区年轻火山岩下延伸着。

这些说法可能过于专业,总之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菱刈矿床是赋存在地表以下150米深处,主要矿物有银金矿、辉银矿、硒银矿、黄铜矿、辉安矿、石英、方解石、冰长石、绿泥石、沸石和粘土矿物等。

更简单的说,该矿不错,但不好挖。至少对于现在这个时代、京华拥有的技术水平而言,顶多只能开发上部矿,而上部矿既不算储量丰富,也不算品位很高,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来形容,可能更加合适。

其实想想也是,像菱刈矿山这样的大金山,为什么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都没有被发现呢?原因是,佐渡金矿以及鸿之舞金矿(位于北海道)均是1000万年以前形成的矿山,但菱刈的金矿矿床据测形成于100万年前。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菱刈金矿是一个非常新的矿山,因此它其矿脉没有暴露在地面上,所以就难以被发现,即便发现也难以开采。

既然提到了鸿之舞金矿,也顺便说一句,高务实不去挖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北海道的天气在当前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