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元辅> 第220章 北洋远征(三)

第220章 北洋远征(三)(2 / 6)

期雇佣。前者一个月的月俸有八两,后者六两且要签二十年。

高木三因为有个伯父在临县落地生根,选择了成为高家家丁,罗远则由于还承担着传宗接代的大任,其母坚决不答应让他去做家丁,因此只好与京华签了二十年长约。

其实按他的想法,同样是做事,一个月少了四分之一的薪俸还是很亏的。可惜这年代的人对于保留姓氏很在意,他也没法和母亲对着来。

不过,虽然进入京华时的身份有别,但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神奇,两个人居然最终都由造船的变成了开船的。

这事说话长,长话短说的话,关键就在于高务实当时忽然意外地南调广西,于是把打造南洋舰队的事从原先的计划中大为提前。

当时高务实在北方是有造船厂的,而且由于工匠学堂开设了船舶系,以至于造船人手比他想象中搜罗得要快,位于南方的造船厂人手一时之间居然过于充足了。于是本着人才第一的原则,他要求广州港方面挑选一批聪明肯学的年轻人去工匠学堂船舶系学习——但不是学造船,是学航海。

那时候广州港给出的标准的是男十六岁以上,二十六岁以下可以去工匠学堂进修,由广州港方面负责费用,而且还是带薪的,并且承诺学成之后“薪俸翻倍”。

这个条件当然十分优越,罗远立刻报名并获得了通过,但高木三年纪却超过了——他那年已经二十八岁。

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高木三恰好碰上前去视察准备进度的高孟男(他当时主管广州港),高孟男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问明原委之后单独给他写了一封举荐信,举荐他去工匠学堂学习航海。

高孟男顶着一个“大老爷”的名头,这份举荐信显然有用,于是高木三便和罗远成了同学,一起在天津港学习受训(船舶系建造与航海两个专业都要实操,故平时多在天津,待在见心斋的时候反而很少)。

仅半年之后,由于高务实已经动了拿下安南的心思,要求南洋舰队扩编,于是高木三与罗远提前毕业,双双转调南洋舰队实习。

高木三或许是因为年龄关系,上头觉得他很稳重,因此起点很高,上手就是一艘武装运输舰的大副,而罗远就要略低一点,一开始是枪炮长。

这里要说一下京华两洋舰队之下,各舰的职务体系。大明自己是有水师的,早年还曾有过下西洋的辉煌,不过下西洋时代的官方资料早已不见,据说是当年被刘大夏烧掉了。

这样一来自然水师大衰,后来由于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才开始又造了些船,但也不算多,很少出海与倭寇死战,多是在陆上征剿。

如此,水师的编制也比较混乱,每个将领几乎都是各干各的一套,乱得惨不忍睹。高务实觉得自家舰队不能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