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明元辅> 第215章 南疆变故(七)

第215章 南疆变故(七)(2 / 5)

里斯军事著作的忠实学生,再加上早年的战争经验,其觉得莫里斯方阵也有改进的必要。

古斯塔夫改革的方阵是莫里斯方阵的变种,进一步强调机动性和火力。三十年战争时期的瑞典军队改为使用减轻重量,缩小口径的新火绳枪,以使其装填速度相较旧时的穆什克特重火绳枪更快,火力密度得以加强。

再加上古斯塔夫大量使用轻便的野战加农炮(也就是类似腓特烈大帝的“飞骑炮兵”的轻炮部队)支援步兵,远程射击火力已足以在肉搏战开始前重创神圣罗马帝国的那些不思进取的乌合之众。

所以,他大胆地进一步缩减长枪手数量,战场上这种方阵的火枪手与长枪手比例一般大于3:2。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增加火枪手的原因,在于他的主要对手蒂利和瓦伦斯坦这样的帝国军枭雄麾下的铁罐头重骑兵实在太多,用以克制重骑兵的长枪手还是必不可少。

高务实目前在京华推广的战术大致上便是古斯塔夫二世的这种战术,只不过由于京华更早的推出了步枪刺刀,使得警备军系统的军队火力密度更高且对长枪兵的依赖度更低,因此各警备军甚至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火器化”。

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对手不同。警备军各军都布置在南疆,而南疆方面目前几乎没有任何对手是拥有大量重装骑兵的。

哪怕按照最夸张的思路,把莫卧儿帝国都当做敌人来看待也没关系,因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是蒙古人的后裔,他们在轻骑兵方面比较擅长,却同样不是以重骑兵见长的。

这就意味着京华各警备军几乎不必考虑重骑兵的威胁(此时的火枪对于重骑兵破甲比较难,需要近距离射击,但近距离则意味着会遭受重骑兵冲击,胜负难料),只需要无脑提高火力密度就行了,顶多再考虑一下机动性。

任何战术的产生都必然是与当时的武器性能挂钩的,京华之所以能如此不断加强火力密度而不管长枪兵,原因就在于高务实对火器的重视使得京华的火枪水平已经远超历史同期,虽然他既搞不出后膛枪,也搞不出无烟火药,但超过当前时代还是不难的。

想到火器,刘馨又忽然想到前几年谅山之战时的一则传闻,朝高务实问道:“当年黄都统在谅山之战中有一件事我很好奇,之前忘了问她,也忘了问你,现在想起要打马尼拉攻城战却忽然想起来……”

高务实眼珠一转,问道:“你是说她用我的‘神函’请到太上老君的‘九幽阴雷’,炸塌谅山城墙的事?”[注:参见本书按广西卷第141章激战谅山]

刘馨嘻嘻一笑,看了一眼高陌,依然问道:“说吧,那到底是用什么东西炸的?”

这件事其实高陌是知道的,高务实当然不介意,淡淡一笑,道:“硝化甘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